“只是几千块钱,我真的不是不想还,就是现在困难......”
“法官,我这边信号不好、听不清楚......”(电话随即挂断)
“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这是执行法官与被执行人张三(化名)的日常通话写照。一起邻里间小标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经过法院调解书确认还款义务后,张三未按期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却遭遇了“花式拖延”。面对执行法官的电话沟通,张三要么口头敷衍随即挂断,要么干脆失联;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时,他只反复强调经济困难,绝口不提履行计划;签收传票后,更是不按期到庭接受调查。
面对张三的一系列规避执行行为,执行法官果断亮剑:“出发!上门拘传!”
就在执行干警抵达张三住所,依法对其采取拘传措施时,张三竟当场上演了一出“电话摇人”的戏码,连续拨打多个电话企图通过各方关系向法院说情打招呼。执行法官当场严正拒绝:“执行程序不容干扰,履行义务才是唯一正途!”
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下,张三意识到此次已无法侥幸过关,最终联系其儿子赶到法院。其儿子代父亲全额履行了还款义务,这起历经“消极拖延、拒不到庭、说情干扰”的执行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该案虽小,却极具典型意义。它清晰地展现了江陵法院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坚定决心。无论案件标的额大小,不管被执行人使出何种“招数”,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必须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实现。
法官提醒:一切“小聪明”式的规避执行行为,最终都将是徒劳,不仅无法逃脱履行义务的责任,还可能因此付出额外的信用代价、经济代价甚至人身自由的代价。诚信立足,法治天下。阳光执行,守护你我合法权益。
(齐亚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