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兰雨坤)日前,大冶市检察院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部在办理某科技公司使用民用车辆转运废液公益诉讼案件时,查明该公司名下的非营运车辆在多地收集并转运、贮存危险废液,给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生态环境埋下巨大隐患。而该公司系第三方运维公司,受辖区内固定污染源企业委托处理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危险废液。该企业在污水排放监测点虽均安装了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能够对水质进行检查并实时显示数据,但这些关键的数据信息长期以来未自行公开,形成了监管“信息盲区”。
在办理此案中,该院将获取的固定污染源企业信息与排污单位公开监测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发掘出一批排污单位未自行公开水污染源监测信息的监督线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涉水排污领域监管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整合环保、水利、自规、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精准比对,成功穿透“隐蔽操作”的迷雾,精准识别无证排污行为、未缴纳排污税等问题线索,为此案快速突破、依法办理提供了坚实支撑,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和准确性。
“这个案子不仅揪出了非法转运危险废液的违法者,更帮我们找准了模型优化的方向。”办案团队还将案件查办与模型的研发完善深度结合,通过实战检验发现问题、迭代优化,一边紧盯案件查办,固定第三方公司非法转运的核心证据;一边同步梳理办案中遇到的堵点,针对性调整模型参数、优化监督规则,让“智慧监督工具”更贴合办案需求。
该模型继2023年获评“全省十佳模型”、2024年入选省院优秀案例后,2025年再获认可,成功获评省院典型案例,并入选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汇编”,获得了行业内外广泛认可。它不仅在办案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线索发现和案件破解方面表现突出,还通过类案监督推动了生态环境领域的规范执法和综合治理,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该院将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导向,继续深化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依托数字模型强化类案办理,拓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实践价值,助推生态流域治理“抓前段、治未病”,有效推动行业溯源治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