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鄂城市华容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别的贩卖毒品案件,尿毒症患者尹某某因疾病所困,将吸毒视为"救命稻草",吸毒后又以贩养吸,不仅不能缓解健康危机,反而将面临法律的严厉惩处。经鄂城市华容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鄂城市华容区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尹某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院元,并追缴违法所得。
案情直击:病急乱投医,误入歧途
尹某某患有尿毒症多年,长期依赖透析治疗。一次偶然的饭局中,尹某某听信了流传于社会的错误"偏方"--吸毒能够缓解病痛折磨。甚至在某些小圈子中,毒品被吹嘘为缓解尿毒症的"特效药"。长期受病痛折磨的尹某某第一次尝试了吸毒,短暂的"舒适感"仿佛让他暂时忘却了病痛的折磨。
殊不知,这短暂的逃避只是通向深渊的起点,尹某某很快发现,自己对毒品的依赖日益加深,原本用来缓解病痛的毒品,反而成为了加重身体负担的新毒源。他的尿毒症并未因吸毒得到缓解,反而因毒品的侵蚀,健康每况愈下。
"我想着通过贩毒能够获得更多资金来支持透析治疗和毒品开销的费用,开始想着是治病,没想到最后害了自己。"尹某某在毒品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逐渐失去了理智。他开始四处寻找毒品来源,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贩卖毒品的道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摧毁了他的健康,更将他推向犯罪深渊,这无疑是条不归路。
毒品误区:越"治"越致命的真相
误区一:毒品能"治病止痛"
真相:毒品通过麻痹神经短暂"掩盖"痛苦,实则会加速器官衰竭,诱发心脏病、脑溢血等致命并发症。
案例教训:吸毒者初期"痛感减轻",实则让尿毒症病情恶化更快,最终需加倍透析维持生命。
误区二:"少量吸毒"不会成瘾
真相:毒品成瘾性与剂量无关,一次尝试就可能摧毁生理和心理防线。
数据警示:我国90%以上吸毒者因"好奇尝鲜"成瘾,最终陷入"越吸越病、越病越吸"的恶性循环。
误区三:"以贩养吸"不算严重犯罪
法律红线:《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均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案例警示:尹某某虽身患重病,但法律对毒品犯罪零容忍,贩毒者妄图以病人身份"加持"肆意贩卖毒品,最终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检察官提醒
毒品并非止痛的"良药",而是引向深渊的助推器,疾病也不是犯罪免责、从轻的"护身符",困境中更应寻求法治与社会的庇护。尹某某的案例深刻揭示了毒品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破坏,这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对社会的警示:法律红线不容触碰,面对毒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提高识毒、拒毒、防毒意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