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刘姿彤)“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勤勉敬业是刑事检察工作的第一个代名词,是工作态度的根本表达。自刘姿彤踏进铁山检察院,加入第一检察部,成为一名新进检察官助理仅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向领导、师傅、同事学习的道路上,在提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在撰写一篇篇审查报告、起诉书的文字间,她深刻体会到了“办案办的是别人的人生”,对案件的处理方式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每一个犯罪嫌疑人的自由,关乎着背后一个个家庭的命运。
2023年2月,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和刘姿彤发现犯罪嫌疑人尚未赔偿任何损失,一同对双方家庭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司法救助线索。犯罪嫌疑人家庭困难,本人身体带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系低保户,有一视力残疾的母亲与其共同生活且需其照顾。刘姿彤通过走访发现其居住环境极其简陋破旧,母亲双目失明且没有自理能力,在该案发生前已是一个较为不幸的家庭,无力偿还数百万的赔偿款。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被害人遗留一个三岁女儿需要抚养,妻子无业,父母年事已高且均属残疾人,儿子刚参加工作收入不稳定,无辜的被害人家庭因本次事故丧失主要劳动力,经济亦陷入困难,对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办案不仅仅办的是案件本身,不是简单终了在案件审结的那一刻,交通肇事案件不是简单的认定事实情节、提出量刑建议、做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法律的适用应该是有温度的,背后的思考量以及案件的后续处理同样应当重视。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对双方当事人的家庭都深表同情,但刑法存在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没有法律,社会就会失去秩序。家人残疾需要照顾并非法定从轻情节,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积极赔付被害人并取得家属谅解,是具有悔罪表现的重要依据,也是从轻处罚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该案犯罪嫌疑人的从轻处罚幅度需要严格把握。同时,在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期间,需协调法院、政法委、居住地镇村两委,妥善解决其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的生活照顾问题。此外,被害人家庭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宜对被害人一方开展司法救助,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
2023年4月,刘姿彤受理一起故意伤害案,她感受到检察官的职责并不仅是审查案件本身,治罪的同时也应当治理。该案系因家庭矛盾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符合刑事和解的条件。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系叔嫂关系,却经常因为婆媳矛盾发生争执,双方的矛盾较深、积怨已久,在侦查阶段未达成和解,对赔偿数额的接受值相差较为悬殊。刘姿彤跟随承办检察官多次走访社区居委会、当事人家庭、街坊邻居,了解案件发生背景、家庭情况、矛盾成因,多次提审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并进行释法说理,缓和针锋相对的紧张关系,为双方当事人搭起沟通的桥梁,倾听群众的声音、超越群众的偏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经过多次调解,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对被害人积极支付了经济赔偿,被害人也愿意接受道歉和赔偿,并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示谅解。办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实质性化解背后的矛盾纠纷,特别是类似亲朋邻里琐事引起的轻伤害刑事案件,更应当从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兼顾天理国法人情,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民生小案折射出的是司法为民,法律不是抽象的,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关乎每个人的尊严。“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能心怀伟大的爱做好细微的事。”刘姿彤说,她会努力坚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使命,办好当下每一起案件,涵养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