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今天是9月3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每一名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78年前,中华儿女历经14年的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如今,硝烟散去,山河无恙,然而曾经那段血泪写就的过去,我们不能忘记!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忘记先烈。
巍巍大别山,浓浓红色情。拥有百万人口的浠水县,是一块具有着深厚革命底蕴的红色沃土。近代以来,数万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浠水县境内有重要红色文化遗存60余处,革命烈士墓800余座。
浠水县历来重视保护革命遗址遗迹,以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激励后辈奋发图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保护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灭失风险。
针对革命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不力等情形,近年来,我院以新颁布实施的《英雄烈士保护法》为依托,大力开展英烈保护公益诉讼监督专项行动,积极办理了一批法律监督效果好的公益诉讼案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英烈荣誉,彰显检察机关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前几天,由我院与湖北检察融媒体中心、黄冈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品的微动漫《少年寻英记》被人民日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网、湖北发布、长安湖北、鄂检在线等媒体争相转发。该动漫里所讲述的就是我参与办理的一起真实的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件。
时间回到2020年清明节前夕,一则发表在民间自媒体--"巴河印象"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18位烈士长眠浠水虎山70多年,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引起众多网友转发评论。我院宣传工作人员发现这一舆情后,第一时间告知了我们。
当时,疫情形势稍微有所好转,全县刚刚解封,外出办案依然存在疫情感染的风险。但为了尽快查明事实,我们当即决定前往烈士墓所在地巴河镇骑龙顶村进行调查。
到达村里后,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知晓烈士墓具体位置的老人带路,我们在齐腰深的杂草荆棘中连翻了两座小山,终于在虎山的山腰处发现了,掩藏在枯树杂草之中的烈士墓,眼前的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只见,烈士墓墓碑主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墓碑正面镌刻的"烈士墓"三个大字,也只能隐约看到还残留的"墓"字的一半;两侧砖墙护坡、墓顶砖檐水泥已经部分脱落;整个墓地四周杂草丛生,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很难发现在这郁郁葱葱的虎山之上还有这么一座英雄烈士墓。
在现场拍照取证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虎山烈士墓的有关情况,我们来到县博物馆,调阅了虎山烈士墓的资料档案,了解文物的保护范围以及控制地带的相关规定。经查明,虎山烈士墓是为纪念新四军某部连长杨坤山等12名烈士与敌作战壮烈牺牲后的合葬墓,2012年11月,浠水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此,我们认为英雄烈士不能被遗忘,他们的荣誉和尊严应该受到保护,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该被弘扬。针对虎山烈士墓保护不力的情形,我们依法向县文旅局和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两部门接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先后两次邀请我们到现场就整改方案制定及整改工作进行协商,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并请求监督。
一年的时间过去,2021年4月2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办案组再次来到了这里,现场景象已经大为不同。一条宽达5米的道路可以直达新修的烈士墓广场;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虎山烈士墓,已由文物修复专业施工团队进行了修复;墓前青松翠柏交相掩映,还新建了300余平方米的纪念广场、烈士墓简介墙、景观池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近年来,浠水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理英烈设施保护类案件20余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维护修缮英烈设施15处。我们正以实际行动守护英烈,努力使崇尚英烈、学习英烈、传承英烈精神成为每个人的普遍认知,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捍卫英烈荣光的良好氛围。
(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