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系列会议部署,坚持以“五个年”建设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紧盯关节环节、创新工作举措,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州。2023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测评四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抓责任落实,提升平安建设质效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平安荆州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年初,市委、市政府与8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125家市直单位党政双线联签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平安荆州建设的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主管责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共担体系。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荆州市平安建设督导工作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双月”督导机制,实行单月分析研判、双月督导协调,对工作严重滞后、社会治安问题隐患突出,或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重大案(事)件的地区和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督导,确保平安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达标见效。
三是严格考评奖惩。市委、市政府每年坚持大张旗鼓表彰一批优胜县(市、区)和优胜单位,年初表彰5个优胜县(市、区)、94个优胜市直一级单位、129个二级单位。严格落实《平安荆州建设动态管理办法》,对平安建设履职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严格追责问责。今年来共通报、警示、约谈、挂牌整治42个基层单位。
抓机制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创新开展平安示范乡镇创建。借鉴“长安杯”评选办法,按照“组织领导有力、共建共享广泛、特色亮点鲜明、基层基础扎实、实际效果突出”原则,每两年组织开展平安荆州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命名活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创建命名活动方案,落实获评乡镇的政治待遇和资金保障。目前已命名表彰17个平安荆州建设示范乡镇(街道)。
二是创新推动“平安三到村”活动。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创新开展以“平安联创到村居、矛盾联调到村居、问题联治到村居”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三到村”活动,大力推进平安村(社区)创建,通过县、乡、村3个纵向,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交通等若干横向的平安创建,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体系。
三是创新优化“平安荆州指数”。结合省对各地市州平安建设考评细则,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创新出台《“平安荆州指数”实施办法》。优化后的“平安荆州指数”,共设置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以及54个三级指标,构建一套“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推动平安荆州建设任务更加具体、工作更加细化、预警更加及时、考评更加精准,实现对全市平安状况的敏锐感知、及时预警、科学决策,通过“小指数”撬动“大平安”。
抓基层基础,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一是力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印发《荆州市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按照“五统一五规范”工作要求,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并实现规范运行,8个县级综治中心做到“四位一体”,12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做到“七中心”合一,1907个村(社区)做到“七室联勤”,一社区一民警、一村一辅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024件,化解率95.85%。
二是力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打造“三圈布控、三网合一、五警联勤、六员共建”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严格落实“1、3、5分钟”联勤快反机制,今年来,荆州中心城区新建12个全新警务站并正式启用;投资1亿元建设中心城区“平安城市”三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总量达到16.7万个,建成贴近实战、符合民意的智能化防控体系。警务站运行以来,街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扒窃、伤害等警情同比下降77%、69%、37%、25%。
三是力推政法队伍能力建设。先后举办全市首届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培训班和全市政法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通过建立年轻干部储备库、实施“青蓝工程”等八项培养措施,不断提升基层政法队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荆州夯基垒台、赋能添彩。
(陈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