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6:14:14 来源: 点击: 0
夷陵区作为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区,集城区、山区、坝库区、矿区、景区“五位一体”,矛盾基数大、利益群体多、历史遗留久,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要素多样、治理结构复杂。近年来,夷陵区坚持把社会治理和平安稳定工作置于基础性、全局性战略位置,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三约四治五共”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会治理“桥头堡”。
挺起“主心骨”。区、乡、村三级书记切实履行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责任层层传导压实,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日常矛盾闭环销号、重大矛盾高位交办、疑难矛盾多元联调、工作不力竖决问责的工作机制,多策并举,举全区之力推动事要解决。
夯实“基础端”。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以“三约四治”为抓手,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一抓“党员公约”,引领党员担当有为;二抓“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崇法向善;三抓“共富(共治)合约”,引联各类群团和社会组织兴业富民,以目标治理、协同治理、智慧治理、全程治理“四治”促落实。坚持全开放的群众满意度评价,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为平安夷陵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22年,57773名群众参与村(社区)满意率测评,全区平均满意率为99.64%,逐年攀升。
抓牢“微单元”。深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五方共建”机制,优化设置小区(片区)235个,全覆盖成立小区党组织,组建业委会186个,覆盖率79%,选派党员楼栋长655名,推行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交叉任职、社区工作者日常在小区办公,实现党的组织“末梢”和治理“微单元”同频共振。
二、强化体系支撑,织密平安稳定“责任网”。
一套工作体系统揽。构建综治、信访、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有机协调、互为一体的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信息一体化、风险防控、法治支撑、组织保障六大体系,集成系统力量,形成不推不躲、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个专项行动攻坚。启动防极端命案专项攻坚行动,出台《夷陵区“防命案、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工作规范(试行)》《夷陵区“两防”类案事件信息交办处置规则》《夷陵区可防控性极端事件暨命案问责措施》《个人极端案事件暨命案防范工作清单》等制度,强化周期管理和全要素保障,健全极端案事件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一支群防队伍联动。纵向在建立“村-网格(组)-村湾-户”、“社区-网格(小区)-楼栋-户”四级治理组织构架;横向连接公共服务类组织、村民自治类组织、社会化服务类组织,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吸纳16800余名村湾长、楼栋长、社会能人等成为社会治理“生力军”,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稳定、纠纷调解、治安巡逻、普法宣传、反诈防邪等工作中的作用。
三、聚焦科技赋能,创新基层治理“驱动力”。
“1个APP”解急难。完善“夷陵一家亲”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立“群众上报、统筹处理、分级响应、监督考核”的闭环办件机制,群众诉求统筹后直派村(社区)网格员、小区党支部进行处置,同时联动部门快速响应、及时反馈。平台上线以来,群众注册使用人数超过24万人,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2.6万件,有效避免了问题扩大升级。2023年,“夷陵一家亲”APP获评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融媒公共服务奖”。
“1个号码”找政府。针对“号难记、话难通、事难办”等问题,成立区社情民意快处中心,将全区23条政府热线整合进入“12345”热线,群众一个电话号码可及时找政府,与“夷陵一家亲”平台互联互通、一键转办,确保夜间施工、道路坑洼、违法建设等民生小事得到快速回应。
“一网调度”抓应急。建全平安夷陵应急指挥系统,纵向连接全区13个乡镇(街道)、201个村(社区)、危化矿山企业等;横向连接应急、公安、消防、综合执法等26个职能部门;前端连接手机端、无人机、单兵视频传输设备、指挥车等,实现了对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处突的远程决策、指挥和快速处置。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