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区社会治理工作创新探索
付绍华
只有五指并拢,才能形成拳头,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在社会治理服务方面,将持续治理“三堵五闹”、依法打击“四霸六强”、深入开展“禁赌扫毒”、推行“1+X”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手掌的某一个“指头”,攥紧成拳,产生集聚效应,助推平安建设,取得了综合治理的好效果。
一、 孝南区平安创建的实践探索
“平安孝南”建设进一步深化。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平安建设指挥部。实行通报、排名、约谈制度,对年度考评后2位的乡镇和5位的区直部门,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黄牌警告;三年靠后的一票否决。建立与代表、委员们的常态联系机制,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法治软环境建设,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十大举措”,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发展大局和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防范“霸、强”行为的“隔离墙”机制和打通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的“绿色通道”。
立体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坚持排查和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将摸排出的重点部位和单位,挂牌督办消除一批治安隐患。构架“天网”,孝南公安分局建设省内一流的视频情报指挥中心,城区各派出所设立分控中心,织密以网格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为平台,建立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于一体的防控“地网”。
维护稳定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孝南区政法工作导入企业绩效考评办法,建立信访维稳责任奖惩机制。发挥区人民调解中心专业化调解优势,实现“三调对接”,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并从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民政救助层面疏导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孝南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2013年全省测评排名中,群众安全感前进1位,治安满意度进14位,政法满意度进30位。近年来,“一感、两度、两率”测评,多项指标较往年均有提升。
二、当前孝南社会治理问题表象
如果方法不当,五指攒紧用力不够,指头之间也会有缝隙,也会影响出拳的力量。孝南区社会治理在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方面总体向好,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政法机关作用有待强化。前些年,孝南区一度连治理的“治”字都不敢提了,连“管理”两个字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实际上是在政治的一些实质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豁然地、决然地、响亮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因此,孝南政法机关要在治理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治理观念要与发展同步。维护稳定、治理社会、执法办案、服务发展等是政法机关的法定职责,面对中央政法工作新精神、维护稳定的新形势、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原有职能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出现新的指向。
宣传思维要向纵、深拓展。这些年孝南在平安法治建设宣传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现状,究其原因就是宣传方式没有很好的贴近老百姓,虽然做了大量工作,群众确不知晓、不领情。
社会薄弱环节有待加强。非正常死亡、征地拆迁等民生矛盾多样多发,刑事发案高位运行,特别是“两抢”、入室盗窃等经常性侵财案件,像牛皮癣一样屡禁不止,群众深恶痛绝,执法不公不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可控矛盾由于防控措施不力没有实现从源头上预防。
三、孝南区社会治理路径探索
面对新压力、新挑战,孝南区全体干部群众从改变思想观念转变入手,围绕新时期政法工作“三大主业”,将社会治理的重点放在“大防控”、“大宣传”、“大调解”、“大整顿”、“大检验”等工作格局上,视其为“五个指头”,攥紧成拳,形成合力。
在源头“大防控”格局上建立教育疏导机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观念;以法治创建为载体,深化“1+X”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能力,依法行政;疏通信访秩序,让当事人话有地方说,冤有地方诉,理顺情绪,引导他们互谅互让、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完善立体防控机制。着力构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张起来,“地网”(城乡网格员,街面、社区、单位巡逻员、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密起来,把“互联网”(新兴媒体)管起来,把“三网”串起来,筑牢维护治安的“天网地网”。加强专群结合的调解网络队伍建设、矛盾纠纷大排查机制建设、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建设。探索源头帮扶机制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改善民生,确保现有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在平安“大宣传”格局上 建立健全大宣传网络。成立区政法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安孝南宣传工作专班,各地各区直部门同步建立主要领导上阵的领导小组,具体工作安排专班专人负责。将区直各单位负责宣传工作人员纳入其中,创建平安建设宣传qq群,加强纵向协调和横向交流。强化成员单位宣传职能综治成员单位是平安法治孝南建设的职能部门,要建好“三个平台”即,组织、经费、人员保障三个平台;落实“五个一”工作要求,即,每月报送一条以上的消息;两个月一次宣传工作例会,每季度一次大型宣传活动,每半年述职一次;全年一次大考评。创新群众易接受的宣传方式 区、乡同频共振。
在纠纷“大调解”格局上形成矛盾大调处体系。依托人民调解中心(站),维稳中心(站)、网格服务中心(站)等社会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上下左右衔接贯通的矛盾“大调处”工作机制。建立立体化调解网络,强化协作配合,把诉讼、仲裁、行政调处、调解、信访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机整合起来,建实对接平台,形成及时、多元化解的工作体系。完善层级管理办法坚持权、责、利相结合,严明奖惩,该哪一级解决,就由哪一级负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总目标,作为基层执法机关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解和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开展涉法涉诉案件的化解,减少案件的积压和存量,坚持情、理、法并用,寻求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最佳途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治理“大整顿”格局上 坚持严打整治不放松。持续开展“命案必破”、“黑恶必除”、“小案必打”、“赌毒必禁”、“传销必查”等专项行动。坚持一月一个战役,一季度一个行动,半年一次大会战,。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多发性侵财案件,要加大打击和处理力度。要关口前移,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继续服务发展不含糊 政法机关是维护稳定的压舱石,也是护航发展的一把尖刀。要主动“上前一步”,为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支持和帮助,落实“一企一警”制度,健全政法机关和基层政法单位联系重点企业的服务机制。对敲诈勒索、以“堵闹”取利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零容忍”。按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割断寄生关系的要求,探索防范“霸强”行为的“隔离墙”系列制度。
在工作“大检验”格局上 建立项目化激励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把平时政法综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设置成一个业务项目,推进在平时,验收在平时,作为全年综治考评的一个项内容,力求业务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平时化,调动各地、各单位工作的积极性。落实科学考评指标体系 对政法综治考评项目化改革,区综治委要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理不理解、支不支持为评判的主要指标,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适用管用、简便易行的考评体系,对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要反复修改和斟酌、要对被评单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实行责任追究制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逐级逐层将项目化考评业务工作落实到位,启动通报、约谈、排名制度,对工作不力、督办不到位、导致发生危害社会稳定问题的,该诫勉谈话的,要谈话,该黄牌警告的,要警告,直至一票否决。
建设平安法治新孝南是全区上下共同的愿景,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治理创新又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逐步完善和提升。
(来源:《楚天法治》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