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紫藤花志愿服务团队走进蕲春县刘河法庭,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在庭长何敏的带领下,团队深入基层司法前沿,聚焦“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新实践,探寻提升基层司法治理效能的新路径。
一、沉浸法庭:解码“枫桥经验”的司法实践
步入刘河法庭,队员们首先被思想教育馆内生动的党建故事所吸引。何敏庭长介绍,“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而党建引领则是将司法服务精准送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引擎。通过访谈庭长、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团队深入了解“矛盾不上交”的秘诀。创新机制:运用“先行调解+巡回审判”组合拳,高效化解纠纷。联动聚力:通过党建联建,有机融合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力量,搭建起多元化解纷平台,让“枫桥经验”在刘河法庭深深扎根。问卷法官:验证“党建引领强”、“群众满意度高”、“调解成效实”等法庭工作亮点,提炼可复制的“枫桥经验”刘河样本。
二、丈量乡村:倾听“家门口司法”的脉动
在刘河法庭辖区的大公村——这个“枫桥经验”在乡村治理中的前沿阵地上,团队更是进行了深入实地走访和调研。赋能村调:在村委会,成员们与村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法庭如何通过定期专业培训、开办法治夜校、提供法律咨询、高效司法确认等方式,赋能村级调解组织,使之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最强外援”。倾听民声:队员们走村入户,倾听村民的“急难愁盼”,了解他们对法庭工作的真实感受、常见纠纷类型以及对“家门口司法”的深切期待。村民们由衷感叹“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下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案例鲜活:调研中,成员们记录了大公村活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的生动案例。例如,发挥老党员、老教师、家族长辈等“乡贤”威望,巧妙平息家庭纠纷,充分展现了“枫桥经验”因地制宜的强大生命力。
汗水浇灌成长,脚步丈量担当。此次刘河之行,紫藤花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们深刻体悟到,“枫桥式人民法庭”是理念更是方法,是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坚实堡垒。队员们表示,将带着从基层沃土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和深厚情怀,继续前行,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高幸子 舒博淳 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