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去年秋季以来,英山县柳林河小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
一是认真落实劳动课程并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有机结合,安排每周一节劳动课同时还注重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后,语文老师适时指导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孩子们因为有真实的劳动体验,作文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与科学学科融合:在给植物浇水时,观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习性、成长周期,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科学地观察习惯。与传统文化和美术学科的融合:元宵节做手工灯笼、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美术课上学做手工、剪纸、树叶贴画等帮助学生学习了劳动技能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感受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二是开展校内劳动,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班级绿化美化。每班除了教室的卫生还有自己班级的卫生区,每天早饭和午饭后值日生将自己班级的教室和卫生区打扫干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绿植,他们精心养护绿植,美化班级。学校还将卫生评比、绿植美化分别纳入文明班级和最美班级考评中,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劳动。
三是利用特殊节日开展校外劳动。“三八”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献一份爱”活动,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雷锋纪念日和重阳节,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孩子们在劳动中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美德。
四是密切家校联系,鼓励家务劳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整理、扫地、洗碗、洗衣、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春茶时节鼓励学生帮助家长采摘茶叶。同时密切家校联系,和家长一起做孩子劳动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劳动收获的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是一种品格,今后柳林河小学将继续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与习惯养成中,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