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荆州区马山司法所联合镇平安办、派出所成功调解一起因晒场硬化质量引发的纠纷,不仅避免了矛盾升级,更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温暖了群众的心,为辖区和谐稳定再添一道坚实屏障。
晒场起灰引争执 矛盾升级陷僵局
事情要从两个月前说起。马山镇马南村7组村民周某为了修缮自家晒场,经人介绍雇佣了一支施工队进行水泥浇筑。然而,工程完工后不久,水泥地面竟出现了大面积起灰现象。望着斑驳的晒场,周某满腹委屈——他认为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施工方使用的水泥质量不达标;二是对方从未告知后续保养方法。一气之下,他要求施工方要么返工补救,要么赔偿损失。
施工方却另有说法。他们坚称地面起灰是周某养护不当所致,与施工质量无关。由于双方对补偿金额和修复方案各执一词,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情急之下,周某扣下了介绍人的工程款,原本简单的纠纷顿时火药味十足,矛盾一触即发。

多部门联动出击 情理法交融破僵局
接到周某求助后,马山司法所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联合镇平安办、派出所火速介入。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先当起“灭火员”,将情绪激动的三方请到调解室,递上一杯热茶,耐心安抚情绪。待气氛缓和后,又采取“背靠背”沟通方式,逐个倾听诉求,抽丝剥茧理清矛盾焦点。
“只要解决好晒场问题,我马上退还工程款。”在工作人员劝导下,周某率先放下心结。随后,调解员趁热打铁组织面对面座谈,翻开《民法典》指着承揽合同条款耐心释法:“施工方既要保证材料质量,也有义务告知养护要点。”阳光透过调解室的窗户,照在逐渐舒展的眉宇间,双方态度开始松动。
三千元补偿化纠纷 基层治理显实效
经过多轮推心置腹的调解,施工方最终同意一次性补偿周某3000元经济损失,由周某自行修复晒场。随着调解协议书的签署,这场持续月余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据悉,此次调解充分发挥了多部门联合作战的优势,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消除在萌芽状态。马山司法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用更有温度的服务守护辖区平安,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姚旭 朱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