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诉讼服务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
强化管理,让诉讼事宜办理更加便利。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法院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良好的服务、健全的功能有益于矛盾化解、定纷止争,会让当事人对法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此,红安法院从建章立制入手,进一步规范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每名工作人员划定责任清单,实行定员定岗。推行工作日前台轮流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法官或资深法官助理前台值班,对当事人进行诉讼引导、答疑释惑,指导书记员立案审查及信息录入,在保证当事人接受到周到贴心诉讼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立案效率和信息录入准确率。立案庭负责人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形成职责明晰、监管到位的管理模式。结合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任务,对功能配备和区域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划分诉讼引导、信访窗口服务、休息等候、登记立案、多元调解、速裁确认六大区域,功能区内配置一应俱全的便民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更有序、更高效、更便民的立案和诉访服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的司法人文关怀。立案大厅张挂诉讼流程图、诉讼费用交纳规则、执行风险告知等,供当事人参考。导诉区印制摆放诉讼指南、举证须知、诉讼风险提示等诉讼指导宣传手册,方便当事人学习法律知识。作出六项服务承诺,与文明接待制度一并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体工作人员用语文明、耐心细致,展示出良好的司法形象。努力让人民群众自踏入法院大门起,即产生对法律的尊崇、对法官的信任。着力打造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工作,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
多元解纷,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快捷。
面对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和巨大压力,红安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解决纠纷的各项服务。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在诉讼服务中心引入诉前调解机制,选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负责诉前调解工作;邀请律师调解等力量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委派调解;选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同志设立速裁团队。先后出台《关于民事速裁程序的若干规定》《诉前调解与速裁快审程序对接工作》等文件,将多元调解与速裁进行无缝衔接,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简易民商事案件,先依托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进行诉前调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端,实现案结事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司法目标。调解未能成功的案件及时转入速裁程序快速审理,速裁审判团队针对审判实践中多发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民间借贷、离婚等三大类纠纷分别推出要素式审判,突出庭审重点,简化庭审流程,提高了庭审效率,获得当事人和律师的一致好评。对不宜速裁的案件则立即转至审判庭进行精细化审理。
上述举措,一举打通各个环节,形成简案快调、类案专审、繁案精审的新格局,让纠纷尽可能最快化解,不仅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也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让法官腾出更多精力审理疑难复杂案件。
财产保全,让审判执行工作更有保障。
送达难是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红安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发现,送达难的成因多为被告人下落不明、恶意逃避送达。导致案件诉讼周期延长、诉讼效率降低。为有效解决送达难,促进案件在后续审理和执行阶段更高效、快捷地进行,红安法院积极探索通过财产保全,掌握案件处理主动权。
诉讼当事人普遍法律知识相对贫乏,给送达、审理、执行埋下风险隐患。红安法院通过向立案当事人发放宣传资料,第一时间做好财产保全释明工作,努力提升当事人的财产保全意识,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申请财产保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能保尽保、应保尽保,全面提升财产保全率,最大限度消除被告在诉讼程序启动后的恶意逃避送达、转移财产等隐患。
将效率视为财产保全工作的“生命线”。立案窗口当场受理保全申请,速裁团队审查后,对符合保全条件的案件,迅速制作民事裁定书,立即实施财产保全措施,确保把握财产保全最佳时机,充分彰显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鲜明态度和雷霆手段,利用保全措施对被告产生的经济、心理的双重压力,适时开展调解疏导,促成双方和解,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努力让保全工作发挥出最大功效。
截至目前,因及时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被告主动联系原告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的32件,请求法院主持调解60件,有效解决送达难题,缓解了审理压力,并为案件后续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作用。
智慧办案,让疫期诉讼服务更为安全。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红安法院于1月30日向社会各界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立案、开庭、执行工作安排的公告》,暂时关闭诉讼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启用网上办案系统,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信息化平台开展诉讼活动。安排专人处理当事人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申请,12368热线电话全天畅通,及时处理群众来电需求。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且避免了出行导致病毒感染的风险。为保证诉求渠道畅通,每天安排干警轮流值班,遇群众来访一律到门卫室处接待,认真答疑释惑,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后,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合法诉讼权益,维护办公办案正常秩序,红安法院及时研究发布《关于有序恢复开放诉讼服务中心的通告》,有序开放诉讼服务中心。
面对疫情给执法办案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大力推行网上立案、网上送达、在线调解等新型办案模式。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无接触方式,加强与当事人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案情,理清双方争议焦点。通过微信等线上方式,开展在线调解、审判,不仅避免了面对面开庭带来的疫情传播隐患,还提高了办案效率。
战疫期间,红安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等线上平台立案173 件,速裁团队通过网上开庭与线下调解相结合模式,审结案件270件,结案率98.19%,平均办案周期20天,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战疫司法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红安法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推动诉讼服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
熊毅 程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