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通城县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方金标应邀在全县中小学生法治副校长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他结合一线办案实践、基层调研成果和校园普法经验,系统介绍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做法。
聚焦职责使命,筑牢校园法治防线
方金标以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安徽周老师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法治副校长在校园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法治副校长不仅要开展法治教育,更要成为校园法治建设的“指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师生权益的“守护员”。
2024年,通城县检察院赴县内部分高中、初中、社区、村镇以及赤壁市某成长学校等地走访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等新兴业态引发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该院组织公安、法院、教育、妇联、文化、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深入研讨并形成《通城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调研报告,为推进精准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优化内容设计,提升法治教育实效
“法制副校长应该教什么?”方金标提出要把握“学法、懂法、守法”的核心目标,从普及法律基本常识着手,重点围绕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性侵害防范等突出问题展开教学。他结合该院办理的实际案例,解析了逃学、吸烟、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明辨是非界限。
教学内容要注重启发性和实效性,既要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司法程序,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也要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帮助学生认识触犯法律底线的严重后果。同时,还需将法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紧密结合,推动家校协同,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创新讲座方式,增强互动共鸣
方金标倡导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推行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法治教育。课堂上可通过法治小电影、法治情景剧等生动形式提升趣味性,组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选择则应当以本县典型案例为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认同感。
一堂成功的法治课应当紧扣教学目标,将法律知识有机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相关学科,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此外,法制副校长要注重课堂节奏把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善于收集时事新闻、校园热点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法治讲座既接地气又富有吸引力,真正实现“入脑入心”的教学目的。
方金标的交流内容详实、方法务实,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借鉴县检察院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筑牢校园法治防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冯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