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9:50:50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白霓古堰,一座始建于五代后唐的千年古堰,是鄂东南地区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南方丘陵山区塘堰水利的典型代表工程。2023年11月,白霓古堰申遗成功,正式入选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白霓古堰工程遗存主要包括渠首枢纽、渠系工程、防洪工程和灌溉水力机具等。
时至今日,白霓古堰仍是当地重要的灌溉工程,灌溉面积约3.5万亩,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年10月份,崇阳县检察院依托《关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转化衔接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对政协重点提案进行梳理时,发现白霓古堰保护工程尚待加强,崇阳县检察院随即对相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决定。
11月上旬,崇阳县检察院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白霓古堰的渠首枢纽石枧堰、远陂堰以及渠系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航拍画面显示,堰体疑似存在石块松动、渠系工程部分沟渠损坏、垃圾淤塞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古堰的正常运行,也对古堰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进一步明确公益损害程度,厘清各职责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共同商讨保护措施,崇阳县检察机关于11月21日至22日以“现场调查+检察听证”的形式召开了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了湖北省水利厅、长江科学院水资源所等单位的水利专家、省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提案人、人民监督员等人员共同参与。
在现场调查中,水利专家指出石枧堰、远陂堰泥沙淤积严重,省人大代表则发现石枧堰堰体及其周边遍布福寿螺卵。这些问题引起了参会人员的高度重视。在随后的听证会上,大家围绕古堰保护现状、保护措施、各行政机关履职情况展开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将白霓古堰保护作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来办理,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与会人员表示,虽然堰体总体完好,功能基本能得到发挥,但要实现持久保护,还需加强各方面保护措施: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古堰的功能;要加强工程维护,进行精细化、精准化保护,定期做好安全鉴定;要充分利用古堰资源,做好文旅开发;要从制度、体制、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确保古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后期,崇阳县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监督,以案件办理的方式深入推进白霓古堰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守护这座千年古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代聪利、洪瑞璟)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