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增加适当的案例、数据,体现中国实践、中国特色。”
“二段论似乎逻辑不够周延,还可以从...予以完善。”
“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解决路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对于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目前检察机关试点运行的非羁押码可以形成借鉴”
“检察机关已经开发针对你论文研究方向的大数据监督模型,可以提供实践参考。”
... ...
近日,沙市区人民检察院3名检察官应邀参加了长江大学法学院2024届研究生(法律组)毕业预答辩工作,与学院导师一道听取了31名研究生的论文介绍,逐一提出了问题和完善意见建议,为学子提供了校园“大墙”外的司法鲜活实践,丰富了学子的实践视野,为学子成功完成正式论文答辩提供了“检察助力”。



“检察官指出我提出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不成为问题,我感到很意外,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必须加以结合,才能写出好论文。”
“我的论文与检察工作相关,检察官指出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很专业,让我获益匪浅。”
“从预答辩中,我重新认识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增强了我对中国司法认识和自信。”
... ...
预答辩完成,已经接近晚上六点,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同学意犹未尽,不少同学与检察官加了微信好友,希望继续在论文完善修改中加强沟通交流。



“这是首次邀请检察官参加我们研究生的预答辩,效果很好,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检校合作,将学生走出去与检察官走进来结合起来,实现双赢共赢!”
“检察官走进校园,既是对自身能力水平、综合素养的一次艰巨考验,更是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一次难得机会,活动很有意义。”
活动结束后,长大法学院和沙市区人民检察院领导对活动表示高度肯定,均希望能够将该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打造成检校合作的新亮点。
据悉,长江大学法学院在沙市区检察院设立了“法律硕士研究生工作站”。本次活动是继去年6月在检察院联合举办“硕士开题”研讨会活动的延续和深化,工作站内容更加充实,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检校共建的新格局有效提升。下一步,沙市区院将依托该平台,进一步加大与长江大学法学院的合作力度,不断深化、实化工作站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打造基层检察院与法学院校合作的新亮点、新标杆,走出富有沙市检察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