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发短视频诽谤“前女友”,被判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2023-11-16 09:30:3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石梦 )“这是王xx,家住xxx,骗钱骗感情,现在要分手......”一则视频风波起。那么,随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传播所谓的“事实真相”,暴露他人的身份信息,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呢?近日,大冶法院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判决被告柯某公开道歉五日,并赔偿原告王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柯某是位5G网络冲浪者,拥有个人社交平台账号,经常分享日常工作、生活。柯某在深圳以打零工为业,与同乡王某结识,并迅速建立了恋爱关系。交往数月后,王某发现柯某并非自述的“单身”,而是早已在老家结婚,于是果断提出分手。
        柯某不甘心在王某身上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多次要求复合未果,于是在多个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视频、言论,捏造事实诽谤侮辱其名誉。为让王某迫于舆论妥协,柯某不惜购买热搜服务,扩大视频曝光率。随着视频和话题的持续发酵,引发众多粉丝围观和评论。
        “这条视频里的人不是你吗?”王某的同事刷抖音时截图发给王某。
        “什么?”王某震惊。
        “请把抖音视频删掉,你这样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生活了。”王某致电柯某,要求柯某将发布的关于自己的抖音视频删掉。
         “视频内容都是事实,而且是我自己的账号,我想发就发。”
         “擅自发布视频,诽谤、污蔑我,侵犯了我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
         由于该短视频的言论猛涨,各种评论与指点纷纷出现。王某不堪其扰,工作生活遭受巨大影响,遂将柯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柯某立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得知王某起诉后,柯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许存在不当,为防带来更大的舆论后果便将短视频自行删除。
         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侵害名誉权是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对他人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并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本案中,被告柯某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所谓的“自由言论”,同样应建立在遵守法律基础之上。柯某通过购买热搜方式将原告王某视频发布抖音视频上,并带有侮辱性言论,导致王某社会评价降低,且该损害事实现已无法挽回,王某应承担相应侵权责任。结合王某所受负面影响程度,判令柯某通过抖音向王某发表道歉声明保留五日,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4000元。
        法官提醒:
        从“耳口”相传到“秒速”转发热议,发酵式的互联网传播速度令人惊叹,也令人生畏。“博眼球”“蹭流量”“网络审判”等词汇更是一跃而生。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作为一种新的言论载体,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信息发布、传播和自由评论平台,一张照片、一则视频都可能引发热评,信息裂变或将演变成“网络暴力”。
        然,网络终不是法外之地,自由绝不是为所欲为,网民可以在网络媒体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通过“网络审判”达到目的而发布超越法律范围的不实言论,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咽下自酿的苦酒。
        小编梳理了一下,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都有哦!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