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叠翠流金。随着浠水县各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迎新,浠水法院选派的34名“法治副校长”也悉数到岗履职,开启了新学期的“双重”生活,为全体在校师生送上“开学第一堂法治课”。
送法进幼儿园
法治第一步,从娃娃抓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当小朋友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到绘有卡通动漫的宣传册时,便开始了各种提问——“这个叔叔为什么打阿姨和小朋友啊?”“我爸爸妈妈也会陪我玩积木!”……随着小朋友们的提问,散花法庭干警比手画脚地向他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等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学法、从小知法。
“来和去,靠右边,上下楼梯不奔跑;同伴间,要友爱,和睦相处不吵闹……”“宝宝从小要记住,危险工具要注意;不玩电,不玩火,不随便吞吃小玩具……”竹瓦法庭干警带着王祠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唱起了《遵守规则 做好宝宝》《安全知识要知道》等朗朗上口的儿歌,给孩子们讲解入园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真正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同时结合生动的图片,给小朋友们解释了“法”的概念,在他们心中种下“法”的种子。
送法进小学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什么?”“作为小学生,能骑自行车上学吗?要遵守哪些交通法规?”……巴河法庭干警率先向学生们发出提问。当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后,干警们结合生活经历上了一堂生动地“普法课”——“8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16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花2块钱买糖,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如果妈妈过生日,你用压岁钱买首饰,就是不行的,妈妈可以要求退货退款”“根据道路交通法规定,12岁以下不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如何预防拐骗?”“坏人拐骗的招数有哪些?”洗马法庭干警重点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给断河小学的学生们普及了防拐防骗知识,同时采用情景再现形式,生动演绎坏人拐骗的招数,并讲析正确对策引导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送法进中学
考虑到中学阶段学生们课业紧、时间赶的特点,浠水法院立案庭、民一庭干警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们带来一堂不一样的“法治晚自习”。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以及成因、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等方面,立案庭干警向冠乔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加深同学们对法律的基本认识,指引大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民一庭干警向润德实验学校的学生们重点讲述了“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问题,用真实案例、法官体会、法官提醒等方式,全方位向学生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此外,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网络诈骗和网络安全”“校园安全及遇到犯罪的不法侵害时如何应对”等与学生们密切相联的重点问题,也作了法律知识普及,教导他们树立防卫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做好校园普法宣传,发挥司法校园合力,共同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使命。自2022年5月1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施行以来,浠水法院立足辖区内各学校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派了34名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院干警担任55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法治副校长,下沉学校,创新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协助学校依法治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助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
(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