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曾甜甜 柯美中)为骗取钱财,阳新一男子朱某自编自导自演,谎称被拘留又扮演警察一人分饰两角,不但欠债不还,还把债主朋友骗得团团转。10月18日,阳新县检察院依法对涉嫌诈骗罪的朱某提起公诉。
9月4日,家住阳新的王某匆匆赶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朋友朱某诈骗了。经派出所民警仔细询问后发现,王某口中的朱某,不但欠了王先生修车钱不还,还精心策划“一出好戏”来骗取王先生钱财。
6月初,王某将自己的轿车借给“好友”朱某使用。而当朱某归还车辆时,王某发现,车辆被剐蹭损伤,并且还有多条违章记录。王某与朱某结合车辆修理费用等金额进行协商,让其赔付费用3000元。然而,朱某虽然承认了该笔欠款,却迟迟没有给付。
7月底,当王某找朱某讨要欠款时,朱某爽快答应当天还钱。当晚,朱某却微信告之王某,称他因抢劫金店被邻县警方抓了。随后,一名自称是当地公安的民警用朱某微信给王某发来信息,由于朱某已被拘留,其手机等物品需要家属或者朋友前往领取,因联系不上其家属,让王某代领取,并须缴纳一笔费用。对此,王某并未理会,只想尽快讨回欠款。过了几天,朱某给王某发来视频,称自己被放了,没有钱回阳新,只要回阳新就把之前的欠款还清。为了尽快拿到欠款,王某“资助”了朱某120元的“路费”。
从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朱某用其另一个微信号假冒警察身份,一人分饰两角,既当“公安民警”,又当“犯罪嫌疑人”,一连几次“作案”,向王某谎称,自己的手机和现金均被警方扣押,且需交纳保证金和鉴定费才能被取出,需要资助等各种理由,先后多次转换角色让王某给其转账,王某以微信红包或扫码转账的形式,分别给“落难”的朱某及朱某扮演的“警察”支付了11笔款项。
该案于9月6日移送至阳新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证,犯罪嫌疑人朱某虚构其被警方抓捕、手机和现金被扣押的事实,以此为诱饵,利用王某的信任,并承诺将扣押财物交给王某抵债的方式,诈骗王某8次,共计5000元。
“都是一时糊涂,轻信了朱某‘还清欠款’和手机抵债的‘大饼’,一心想着可以抵消车辆受损赔款,没想到竟然会因此被诈骗!”王先生“后悔莫及”。
结合案件事实,该院认为,朱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他人财物用于个人消费,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依法对朱某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千变万化,很容易便落入骗子设好的圈套。受害者往往出于信任,没经过核实就进行转账,造成财产损失!检察官在此提醒大家,无论对方怎么样伪造,请多少人配合,核实身份都很重要!另外,除了仿冒公检法,骗子还会仿冒老师、仿冒领导、仿冒亲友、仿冒军警等,务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