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大冶法院殷祖法庭“三招三式”筑梦法庭田园路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年”工作推进会上交流、推广,殷祖法庭庭长胡晓斌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大冶法院殷祖法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红+绿生态旅游法庭”,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打开思路,在“怎么干”上谋新篇
坚持顺势而为,与大局保持一致,坚持顺应民意,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实行“一镇一策”。紧扣大冶市、大冶法院、辖区乡镇三个大局,落实大冶法院打造人民法庭“多点开花”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要求,以服务殷祖镇建设“古建小镇、生态新城”、刘仁八镇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富民强镇”为策略,为辖区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是落实“一人一企”。争当司法“店小二”,为白茶、水果种植及农家庄园建设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乡村走稳“红色旅游+绿色观光”融合发展之路。三是践行“一村一案”。坚持“山区挎包”办案,走村入户到村民中间,听民声、办实事,提高“见法官率”,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突出为民,在“干什么”上创新绩
紧扣三个环节,推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加强诉前治理,源头减少纠纷。积极参与辖区政法联席会,促进乡镇依法开展信访处理、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打造镇域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偏远山区设立联络点,广泛开展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促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借助乡镇综治中心建设,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旅游纠纷调解室,凝聚政法、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力量,建立乡贤能人广泛参与的调解员队伍,创新调解方法,形成纠纷化解最大合力,让更多矛盾不出村镇。三是加强判后答疑,促进全民守法。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开展巡回审判,强化以案释法效果,通过鲜活案例,努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入寻常百姓家,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引导群众懂法尊法守法。
守正创新,在“咋干好”上求新路
推进办好案、快办案、能办案,确保走好法庭田园路。一是接地气办好案。制定书记员手册,梳理乡镇送达经验,确保送达规范。完善案例检索机制,提高裁判质量,在保护农村农民合法权益,与促进种养殖、竹加工等企业健康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司法平衡点。化解矛盾纠纷经验在《人民法院报》等媒体报道。二是借科技快办案。推进一站式建设向法庭延伸,提高智慧法院应用能力,积极运用电子送达、微信调解,提高审判效率。率先通过“云间”庭审系统在线审理跨省承包合同纠纷一案。三是勤学习能办案。加强法庭田园文化建设,融入“书香法院”读书活动,培养乡村文明之师,激励干警扎根基层。
( 蔡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