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15:21:55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2019年10月23日,黄冈市红安县人民法院对叶某、凡某“夫妻合伙制售假劣农药案”进行开庭审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7月7日,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叶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没金额700多万元,这是一起农业执法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查处的重大违法案件,极大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与农业执法部门的联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打通“两法衔接”过程中的“肠梗阻”现象,黄冈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与黄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多措并举,不断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筑牢农资安全防线。
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双方对案件移送工作流程、涉案物品的保管和移交、涉案物品的检验检测和认定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细化案件移送的程序和工作要点,从制度层面解决行刑衔接中存在的案件移送标准不明确、涉案物品检验认定难、案件查办协调配合不到位、信息通报不及时等问题。
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市食药监支队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行刑衔接工作,对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线索及证据的审查、移送工作与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进行对接,双方同时参照刑事诉讼标准,对行政执法程序和证据收集等方面的工作予以改进与规范,以减少证据转换的阻力,提高案件移交成功率。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黄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派驻一名执法人员在市食药监支队办公,专门负责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各类行政违法线索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将相关案件线索移交给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沟通案件查办中的各类信息,降低双方信息交流障碍。目前市食药监支队已对公安部下发的全部集群案件线索进行了梳理,整理出各类线索10余条,已经全部移交,违法线索基本实现了整体清零。
建立联合调查机制。双方建立“先行摸排、线索研判、提前介入、共同调查、现场移送、协助追查、判决跟进、案后总结”的无缝办案对接机制,对需要移送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市食药支队提前介入,及时成立联合调查组,共同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提高双方的办案效率和水平。针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各类阻挠、干扰正常监督检查、调查取证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市食药监支队及时跟进进行查处,确保行政执法无障碍。
农业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基本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有效推动稽查办案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7月份以来,市食药监支队共移交涉嫌行政违法案件线索10条,其中涉嫌销售假劣农药产品的线索9条,涉嫌销售假劣兽药产品的线索1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接到线索后,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先后6次前往武穴、黄梅、浠水、龙感湖等涉案地进行调查,对全部案件线索进行核实,已经立案4起,涉案产品金额达到35万,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黄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将在黄州查获的1起涉嫌生产销售含有瘦肉精牛肉的涉刑案件移交给市食药监支队,目前该案已经立案侦查,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在“长江禁捕”、农资违法等领域深化合作,营造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的氛围,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坚强合力。
( 熊毅 任平 程小敏)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