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优化法治环境 护航经济发展
2023-07-03 18:11:01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近年来,西塞山区持续推进平安法治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05年—2017年,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综治先进集体,2017年荣获“长安杯”,2018年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21年荣获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91%,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居全省第一方阵。
     压实责任   强化保障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法治城区建设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高标准谋划,多领域宣传,深层次推进。
      组织保障作后盾。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法治建设工作。区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解决在推进依法治区上遇到的各种疑难复杂问题。区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一次依法治区工作进程,并精选60名律师成立西塞山区法律顾问“智库”,为政府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棚改、依法拆迁上建言献策。
      分解任务明责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法治西塞山建设规范化水平的实施方案》及依法治区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年初,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签订责任书,逐条逐项逐款分解到各科室,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身上。
       监督考核促落实。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半年开展一次法治建设调研工作,为加快推进依法治区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职能,将法治建设纳入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要内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组织律师和政法各部门专家,定期开展执法评查工作。建立镇街和区直重点部门主职述法制度,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区年度总体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聚焦重点   稳步推进
       西塞山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聚焦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推进法治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奏响全民普法“大合唱”。“八五”普法无缝覆盖,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构建了以普法主管部门为主导、以专业法律人员为主要力量、以执法部门为重要力量、以“法律明白人”、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大普法格局。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之中,建成了大上海法治文化广场、磁湖法治文化长廊、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一批法治教育阵地,打造了一批点面结合、普惠与专业并重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2年来,全区分类分众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近2000场次,受众人数20多万人,普法实效性、针对性明显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
       帮教特殊人员促回归。按照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重塑社区矫正小组成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实现社会、政府、家庭对社区矫正人员齐抓共管。在全市率先出台《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为该类群体“松绑”;充分运用心理咨询、劳动就业保障、困难救助等措施积极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关爱帮扶;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智慧中心规范建设》要求,高标准完成社区矫正智慧中心硬件建设,并通过省司法厅验收。辖区84名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实现电子化、规范化建档全覆盖。
      打造能动复议“新篇章”。率先全面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出台《西塞山区行政复议改革过度实施方案》,成立西塞山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局,承办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实现“一个口子”收案。以区行政复议局挂牌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区复议机关行政复议能力素质建设,精选“办案人员+第三方+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健全行政复议与信访事项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的协商配合机制,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质效,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自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我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达28.6%,调解成功率14.2%。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西塞山区始终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不断的打造法治建设工作升级版。
     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创新。积极构建“区级调解中心+镇街+村(社区)+湾组(网格)”四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格局。优选由1名法律服务工作者,1名调解员和N名调解能手组成的“1+1+N”志愿调解服务队,按照“访--调--仲--诉--确”闭环运行模式,形成了“首问负责,归口管理”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近两年来,开展“大排查”3184次,发现涉稳信息1278条,调处纠纷1723次,涉案金额达1403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品牌。
      改革合议机制独具特色。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和司法、执法、行业监管联手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精准选择税务、会计、法律等领域专家作为中立、专业的第三方合规监管人,办案干警坚持每月按照合规计划审查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听取第三方监管人工作情况报告,不定时走访企业,了解合规整改进度及效果,并提出意见建议,力防企业因案陷入困境。使涉案企业在“危机”中变“转机”,于“转机”中遇“新机”,从“新机”中开“新局”。我区办理的一起药业公司合规整改案子,作为典型案例被写入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广受关注。
      社会自治机制亮点纷呈。围绕夯实治理基础,建强治理队伍、强化治理服务开展“共同缔造”,构建了“党建引领、八队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区217支治理队伍,处理解决问题1800余件。依托社区网格员和楼栋长,建立了“左邻右里”协商议事中心,形成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约“六民工作法”。全区3709个“左邻右里”协商议事中心,解决大小民生事4000余项。成立了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的活力。各居民议事组织先后就棚改拆迁等50余个民生问题,开展议事协商1600余次,落实议定事项1465件。纠纷化解融入基层治理机制得到司法部副部长左力的充分肯定。
      夯实根基   固本培元
      西塞山区坚持强基固本,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不断的壮大基层法治建设队伍,构建了坚如磐石的法治建设根基。
      基层司法所建设全面规范。根据《湖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区按照“一年搭架子、两年做规范、三年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做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司法所“一所三中心”功能全面齐备,人员、办公设施、规章制度全面夯实。按照“智慧化司法所”建设要求,通过普建微信群、QQ群,专网专线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目前,司法所监狱远程会见平台已建成,律师远程咨询平台已延伸到村、社区,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一线牵”“一网通”。
      调解中心建设全面升级。按照“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办公、优势互补、工作联动、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整合司法、综治、信访等部门资源建成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区、镇街、社区三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构建了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强化“线上、线下”软硬件建设,实现群众反映诉求到制定调解协议,从提供法律咨询到进行司法确认“一键办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一线。
      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履行职责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实行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和分管科室、科室负责人与科室工作人员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全面建立风险台帐,制定防控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监督”相结合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做到风险排查到位、防控措施精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队伍。
      展望未来,西塞山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推进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上奋起作为。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