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护航红安法治政府建设
2023-06-30 01:19:10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将军故里,传奇红安。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长胜街景区……座座红色地标承载着革命老区光辉的历史;董必武纪念馆、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革命第一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众多地标也让法治精神在这片日新月异的红土地上熠熠生辉。
  近年来,红安继续统筹发展与安全,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去年前三个季度,红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 “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县”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红安县法治文化建设展现出理念之变、方式之变,诠释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的生动实践,持续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红色资源撑起“保护伞”
  红安是两任国家主席的家乡,诞生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基人董必武。这里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这里产生了我党第一位女庭长闵丹桂,这里珍藏着我党现存最早的裁判文书《红安县苏维埃政府革命法庭布告》,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红安红色法治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为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活水’。近年来,红安县大力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挖掘红色法治资源,使之转化为良法善治、和谐平安法治红安的生动实践。
红安县革命文物保护状况专项排查工作专班深入将军故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传承红色血脉,首要任务是用法治为红色文化资源撑起一把“保护伞”。近年来,红安县纪委监委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列为监督重点,紧盯革命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管理等方面,督促文化旅游、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联合成立革命文物保护状况专项排查工作专班,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赋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红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提供了保障。
红安县全国人大代表程星(左一)参与公益诉讼“回头看”
  与此同时,红安县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单位履职,推动形成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合力,努力为修复一处革命旧址、打造一个红色景点、致富一方百姓、带活一方经济贡献检察力量。
  传承运用护航“法治红安”
  在血与火的斗争环境中,审判合议、国家公诉、刑事辩护、司法调解等我党领导下的司法制度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逐渐成型,为巩固红色革命政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法治红安”,全县上下不断从丰富的红色资源中汲取养分,转化为“法治为民服务、护航经济发展”的磅礴伟力。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法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麻起义的铜锣声,被赋予基层治理新的内涵。“铜锣联防”社会治安大防控行动为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红安模式,《法治日报》头版头条深入报道,人民网专题采访;“铜锣新声”立足统一战线,紧密联系广大新阶层、新业态,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铜锣护航12345” 行动,大胆探索刚性执法治乱、柔性执法宣教、建设性执法共赢,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践行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2018年,红安率先在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深化“四化同步、五治融合”,2020年,红安成为全国首批、全省16个市域社会理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发展红红火火、社会平平安安”的大好局面持续巩固,老区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铜锣联防”大巡查活动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红安县不断发挥红色法治优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建设“法治红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建设打造“新阵地”
  红安县不断挖掘红色法治教育资源,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播红色法治文化,打造了两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
  依托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红安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打造了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大格局,实现“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除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共治共享平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2018年,觅儿寺镇柏术岗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八里湾小金山村又获该项殊荣。
红安县八里湾镇小金山法治示范村
  红安县南的高桥镇庙咀湾是当年苏区陂安南县的首府所在地,至今仍流传着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先念调解邻里、家庭、土地纷争的佳话。多年后回忆这段历史时,李先念风趣地说:“农民把我们当成神,大小事都找我们决断。离婚说找神,就是找李先念,天不下雨也说找李先念。”新时代,红安县传承发扬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精神,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良法善治体系。
法律明白人”参与到矛盾纠纷调解
  近年来,红安县广泛发动村干部、群众参与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网络。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调解矛盾纠纷。大力加强乡村法治人才培养,2022年,在红安县司法局积极推进下,共培养“法律明白人”近2000人、“法治带头人”近500人,增强了农村法治力量,引导他们成为基层治理最为活跃的“法治细胞”。 
  红安县不断探索新的路径,让老百姓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最大范围凝聚群众投身法治红安建设和共同缔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用法治力量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疑难蔚然成风。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置身历史长河,明确时代坐标,在新长征路上,红安县将持续推进红色法治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不断推进法治红安建设,让法治成为护航红安法治政府建设的磅礴力量。
  (高雨辰)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