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黄梅县持续不断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创新工作思路,立足高起点谋划。迅速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曹战利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黎良兵,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志军为副组长,全县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先行区创建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推动创建工作。高规格定位对标先进,第一时间组建由县委政法委领导带队的考察学习专班,对接济南在全国率先创建"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的章丘区、市中区,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前往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形成思想认识,提高站位,确立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规范,推进精细化实施。黄梅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以及司法局及时出台《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意见》《黄梅县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黄梅县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黄梅县司法局制止"三乱"行为实施方案》等县级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文件2份,局级文件3份,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积极对接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清单,将全县范围内具有涉企行政执法权的部门纳入清单,建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推行涉企行政处罚《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及《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四张清单";全县13家重点执法单位全部制定"四张清单",其中不予处罚清单共计204项;从轻处罚清单共计230项;减轻处罚清单共计90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共计76项。所有清单既对应各执法部门省市要求又结合县域实际,均经过各执法部门案审会成员结合黄梅县实际执法案例情形经过多轮讨论形成,做到高标准规范制定,并将全县所有重点行政执法单位"两轻一免"清单及自由裁量基准全部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告公示。
创新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廉洁高效。黄梅县司法局不断协调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开展行政执法督导和案卷评查为抓手,组织对公安、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管执法、交通运输、水利湖泊、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重点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和涉企案卷质量进专项督导评查,督导评查情况现场点评反馈,能够立即改正的责令立行立改,限期改正的下达《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发现可能存在执法人员违纪违法嫌疑的将线索移交至县纪委监委进一步调查处理,同时将督导评查情况进行全县通报,促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优化营商环境涉企包容审慎执法要求的落实。今年以来开展了2次涉企案卷评查和2次推行包容审慎执法专项督查活动,共计评查案卷60余份,发现问题6个,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3个,下达《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1份;同时设立征集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线索公告,加大对涉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的查纠力度,督促执法单位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企业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对接县检察院抓好"两法衔接"工作落实,从案件录入挖掘涉企包容审慎执法典型案例,监督行政执法单位实施包容审慎执法。截止目前,全县重点执法单位均对接完成行政处罚案件"两法衔接"平台录入。
创新工作方法,促进优质服务走进企业社会。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先行区创建工作以来,全县各执法单位高站位强服务,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民为企活动走深走实。县司法局先后5次组织20余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企业宣传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靠前服务,积极为企业开展"法治问诊"和及时调处企业矛盾纠纷,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查验行政执法单位是否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涉企包容审慎执法要求;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执法局多次在城区主干道、学校、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联动开展禁麻执法行动,对发现的违法运营上路的残麻、货麻、电麻车业主采取广泛宣传禁麻工作法律法规,一次批评教育,二次从轻罚款,三次强制措施的柔性执法方式进行处理,对查处车辆均未进行行政处罚;县市监局、生态环境局、城管执法局开创性地制定并落实执法事后回访制度,受到市场主体和执法相对人的一致好评。
(汪晓红 北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