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民主协商模式为试点,坚持党建引领“一核”平台,健全民主议事“三大”机制,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探索实践,凸显民主议事“三大”成效,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赋能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形成了浠水县村级民主议事协商“133”工作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一核”平台
浠水县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民主议事协商为核心,构建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明确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协商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等各项制度。村居“两委”加强村党组织对议事协商议题、方式、过程、成果运用的引导,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敢于啃硬骨头,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筑牢协商基础。坚持党员落实联系户制度、模范带头执行会议决议,把党组织领导贯穿议事协商始终,保证议事协商结果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确保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
二、健全民主议事“三大”机制
(一)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浠水县印发了《村(社区)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实施方案》,全县644个村(社区)结合实际,按照“五有”要求(有人员、有场所、有规则、有结果、有记录),全面建立村(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并同步推选协商委员会成员,制定协商内容、确定协商范围、规范协商形式和协商程序。据不完全统计,试点村累计参与协商4108人次,开展议事协商325次,形成决议298件,执行率92%。以兰溪镇冷水井村为例,该村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按照“提事民主化、议事制度化、理事规范化、监事公开化”“四化”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形式,实行“日收集、周梳理、月商议”,“特事特议、急事急议”工作法,村里原来存在的一大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健全汇集民意民智机制。各试点村通过村民代表会、群众夜场会、村民议事协商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多种形式,搭建议事协商网络平台。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各村(社区)开通“掌上说事”微信公众号,开展“指尖说事”,通过微信提问、微信平台留言、视频会议等多种在线表达意见形式,实现“网络”说事24小时全覆盖。针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功能培训,在疫情防控期间,克服时间、空间限制,注重拓宽议事协商渠道,创造条件,通过网络平台将议事协商议题、过程、结果公示,多渠道采集民意,确保群众知情权。
(三)健全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全县各村(社区)结合各自特点,探索形式灵活的“五步三议法”议事协商程序,有效推动村民议事协商工作发展。其一,“五步法”,即:选题定事、调研明事、协商议事、研究决事、结果公示,构建湾组议事协商管理机制。其二,“三议法”,即:对涉及湾组内重大事项和重要支出,村组干部提议、党员代表会商议、群众代表会审议,在“三议”会议上达成一致基础上,再由“三议”会议成员传达到每一户、每一人,推动议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竹瓦镇朱店村运用“五步三议”法,开展集镇污水管网整治需求论证,管网沿线120余户村民参与议事协商,最终成功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及2000米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彻底解决多年来困扰800余名群众的生活污水横流直排问题。
三、在凸显民主议事“三大”成效中赋能乡村治理
(一)把矛盾纠纷解下去。针对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和基层矛盾冲突凸显的难题,村民议事协商坚持将矛盾纠纷排查覆盖至每一户每一人,在村会议室里、议事亭内、田间垄上、农家院里,大家坐下来对话、恳谈、协商,畅通诉求渠道;广泛收集村民的“窝心事”,摸清矛盾起因,对“症”下药,用好“协商会”这把利刃,精准击破,打造和谐稳定的环境。通过议事协商,全县27个试点村,有效解决乡村治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1287件,化解矛盾纠纷324件,解决基层群众的焦愁烦心事,把矛盾纠纷真正“解”下去。
(二)让人居环境美起来。健全村居环境整治议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搜集议题、动员“两委”干部和村民参与协商议事,开展村居路面修补、硬化刷黑、污水管网改造、池塘护栏加固、休闲场所修建等环境治理工程,实现村容村貌“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凝聚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合力,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氛围。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27个试点村通过村民议事协商决议开展并成功实施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事项216件,实现村容村貌“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氛围。关口镇谈坳村发挥村民议事作用,带动党员群众累计捐款390余万元,硬化道路7公里,高标准整治景观塘10口,新建或改造公厕、户厕100余个,安装路灯87盏,绿化植树2.5万棵,购置垃圾分类桶650个,全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三)把群众满意提上去。其一,群众对“两委”的工作更加满意。在协商议事中,村居“两委”从过去“唱独角戏”分散管理逐渐转型为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大合唱”协商共治;“两委”在办好实事、急事、难事中,与村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两委”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更强了。其二,群众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加满意。民主议事协商,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搭起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交流的“连心桥”,推动形成集体议事、友爱互助、守望向善的文明乡风,村民群众在活动中提升了集体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和党建认同感。绿杨乡冷水井村正是通过组织议事协商,充分发挥党政部门资源链接优势和茶叶产销链上的茶农、茶企、商会多元主体的智慧和力量,实行“茶企点单、联盟领单、支部派单、党员人才接单、组织晒单”的“五单”服务模式,解决了茶产业发展难题,当地4万斤春茶找到高质量的外销市场,茶农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议事“红利”。
(杨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