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州市将深化志愿服务作为市域社会治理自治强基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不断深化具有荆州特色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沙市区“彭国珍志愿服务队”、洪湖市“梅桥小广播志愿服务队”、荆州区“清源社工”等一大批示范品牌常抓常新,市域共治活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2022年群众安全感高达99.08%、创历史新高。
组织系统化,实现志愿服务体制集成
荆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把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列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由宣传、民政、组织、政法等10余家部门共同参加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
一是服务网络覆盖全域。成立市级志愿者联合会,依托行业部门和单位成立专业性志愿者组织,建立志愿服务运行管理制度,推动荆州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市县乡村四级聚焦共同缔造,组织引导群众参与自治强基,建立以志愿者协会为主,志愿服务阵地联盟和志愿服务线上联盟为辅的组织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成立了一批党员志愿者协会和志愿者服务队(站),形成了横向延伸、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注册志愿者人数、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占比均实现创记录增长,全市共注册志愿团体1163家,设置10000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
二是骨干培植规范有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批次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培训体系,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经验共享、网络在线学习常态化。实行“一长三员”帮带促机制,每个志愿服务队配备队长及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热心公益的党员、群众发展成志愿者,把骨干志愿者发展成“一长三员”。“一长三员”履行服务公开承诺践诺,定期公布服务计划和执行情况,服务业绩由群众投票,使之真正成为志愿服务的孵化器和催化剂。荆州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彭国珍服务队”,系“沙市老姨妈”精神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过多层面招募,志愿服务队已发展为10个小分队,常驻队员130余人,注册队员400余人,志愿服务覆盖2个物业小区,10个散居小区,2510户居民,6000余名群众,覆盖率达到100%,在共同缔造幸福家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阵地联盟共建共享。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学校及医院志愿者之家等公益活动点、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等资源,统筹使用,形成区域志愿服务阵地联盟,确保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群众需求,就近就地服务居民。
工作常态化,实现志愿服务效能集成
坚持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对接,促进志愿服务功能全面拓展、高度集成。
一是认领“微心愿”。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构建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基层党建格局和服务体系。深化在职党员定期进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征集“微心愿”,促进志愿者主动对接认领居民“小梦想”、“小心愿”,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达成所愿,重点开展“四点半课堂”、送学习用品等“为小服务”和慰问、陪伴等“为老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二是呵护“微环境”。结合平安、文明创建实际需求,广泛组织志愿者“六开展六推动”活动,即定期开展义务劳动,推动城市保洁;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推动道路保畅;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推动街区保绿;定期开展义务巡逻;推动社区保安,持续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相助,推动矛盾纠纷调解,筑牢联防联控“铜墙铁壁”。
三是实施“微服务”。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和“共同缔造”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十进”活动,即进街面、进市场、进村组、进社区、进楼栋、进学校、进医院、进车站、进工地、进场所,深入开展文化志愿、平安志愿、健身志愿、扶危济困志愿、助残志愿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洪湖市梅桥村紧贴农村实际,巧搭传声筒、建立“微平台”,创新“小广播”志愿服务、把真情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该村“小广播大治理”斩获全省社区愿服务项目大赛十佳项目。
管理规范化,实现志愿服务机制集成
加强考核激励,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宣传表彰,促进志愿服务管理由简单涣散的粗放式向环环相扣的集成式递进。
一是严格星级评定。推进“星级志愿者”认定,按照志愿者现实表现划分为五个星级等次,通过查阅服务记录、组织服务对象测评确定等次,评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授予星级评定证书;对常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事迹突出、居民反响好的志愿服务队或服务品牌,评为一至五星级服务团队和服务品牌。
二是实行“积分兑换”。在“金豆工程”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公益积分,制订《荆州市公益积分兑换实施细则》,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可复制推广的“公益积分兑换”模式。实行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志愿者可以根据评定星级享受免费体检、纪念品兑换、景区门票优惠等政策,通过激励,让“志愿、互助、友爱、奉献”的观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三是推进典型引领。深入开展最美志愿服务群体、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和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评选表彰活动,季度组织开展“荆州楷模”“荆州好人”评选活动,选树了各地、各系统、各团体的志愿服务典型。今年共开展评选2次,累计评选出41名“荆州楷模”“荆州好人”。新疆小伙玉苏普江见义勇为、两天勇救3名落水者的英勇事迹成为监利“小城大爱”的生动注脚,荣获湖北省委统战部表彰并荣登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
(作者/周龙 荆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长、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