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打防并举 全力推进崇阳平安建设
2015-07-24 01:35:42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综治时讯】打防并举 全力推进崇阳平安建设

崇阳县县长、县综治委主任 杭莺

 

2013年,崇阳县坚持以宣传教育为途径,平安家庭评选为载体,打击整治为重点,治安防控为保障,全面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感两度两率”从全省排末位进入到先进行列,从得“黄牌”变成得奖牌。

一、“百花齐放”抓宣传,实现了宣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宣传是提高群众知晓率的最佳途径。该县立足县情,创新宣传方式,百花齐放,宣传平安创建,彻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被动呆板和似有实无的宣传方式、让群众受到氛围的感染,体验到身心的愉快,不着痕迹却又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平安创建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知晓率。

1、营造氛围抓宣传。为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让平安创建宣传入耳入眼,全县平安创建宣传做到了“乡乡(镇镇)有专牌,村村(社区)办专栏,组组写标语,家家发书册,人人有卡片”,实现平安创建在全县各个角落“有字、有影、有声”。

2、寓宣于乐抓宣传。传统的做标语、拉横幅、送卡片等宣传方式表面热闹,群众真正去关注的不多,为增强宣传效果,该县采用老年大学歌舞队宣传,县提琴戏剧团下乡宣传等方式宣传平安创建知识,让群众从快乐中感受到平安创建的魅力,在笑声中知晓平安创建的内涵,同时要求全县12个乡镇根据乡情民情,“一乡一特”,采用群众喜闻多见的方式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抓宣传的可喜局面。

3、推介典型抓宣传。县综治委注重及时发现和推介宣传典型,指导12个乡镇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宣传水平。通过电视专题宣传、召开现场会宣传等方式,向全县宣传了高枧乡、港口乡、青山镇和铜钟乡的典型宣传经验,其中铜钟采用“平安创建有奖竞猜”的方式,宣传平安创建的作法被全县各个乡镇所借鉴和推广。

二、“遍地开花”抓创建,实现了创建由“少数人抓”向“多数人抓”的转变,提升了群众参与率。

群众积极参与,是夯实平安创建的重要保障。该县从各个环节抓起、从每位村(居)民抓起,遍地开花,实现了创建工作由“少数到多数”、“从多数到全民”的转变,营造了“人人参与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了群众参与率。

1、环环相扣抓创建。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组”、“平安村”、“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乡镇”、“平安厂矿”等创建活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积小安为大安,推进“平安崇阳”建设。县外督促外出务工人员抓创建。县、乡(镇)、村经常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形式向在外务工人员宣传平安创建知识,督促他们在外遵纪守法、注意安全,积极配合家乡的平安创建。

2、全民参与抓创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发动,真正做到了“人人创平安”。一是平安建设进校园活动。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讲一节“平安课”、组织一次“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出一期“平安校园”板报、发放一份“平安创建”倡议书。二是中青年治安巡逻参与平安创建。全县186个村(社区)组建义务巡逻队,中青年轮流充当巡逻队员,在夜间进行巡逻巡查,消除安全隐患,预防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老年人发挥余热积极支持平安创建。老年人义务对社区、村周边卫生环境进行整理,规劝子女远离黄、赌、毒;城区的部分老干部义务充当“网吧”和街道巡查员,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开展整形工作,有文娱专长的老干部则充分发挥特长,以书画、歌舞、说唱等方式经常在天城公园和大集广场向居民宣传平安创建工作。

3、干部争先抓创建。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充当表率,深入到村、组,甚至到村(居)民家,面对面地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推动了全县的平安创建工作,在全县真正形成了平安创建“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千斤担子万人挑”的良好格局,提升了平安创建的参与率。

三、“俯下身子”抓整改,实现了整改由“纸上说”向“脚下干”的转变,增强了群众满意度。政法部门广接地气,俯下身子抓整改,广泛开展“开门评所”和回访、下访活动,深入基层,恭恭敬敬向群众请教,加深警民感情,密切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群众对执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和治安满意度。

1、开门纳谏抓整改。一是请部门、“两代表一委员”挑刺。县委分管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率政法“五长”,分片一一向全县12个乡镇的“两代表一委员”汇报工作,面对面听取他们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分别邀请了15位代表委员和县直部门领导到单位看案卷,找不足,真心诚意地请他们“挑刺”,并聘请30位敢于直言的代表委员担任监督员,全程监督政法工作,赢得了“两代表一委员”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开展“开门评所”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广纳群众的意见建议,政法部门共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共计4000余份,并在政法部门设置了意见箱,归纳、梳理了各项群众意见、建议183条,全部限期整改完毕,树立了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2、回访下访抓整改。一是回访案件当事人。公安局对286位盗抢案件受害人一一电话或上门回访,既梳理了案件信息,沟通群众感情,让群众理解了一些盗抢案侦破的难度。县法院、检察院对30多起案件当事人进行了回访,司法局组织各乡镇司法所对100多位矛盾纠纷案件当事人及时回访,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以便在始发状态化解矛盾。通过回访,在案件当事人和政法机关之间架设了“心灵”的桥梁,减少了不和谐因素,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二是下访普通群众。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和干警一起深入到各个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接受群众质询。并在各乡镇不定期的开展坐堂接访,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信访群众诉求,让有正当诉求、有信访意愿的信访人员都能得到接访,让群众心顺气顺,舒缓了社会矛盾,加深了对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感情。

3、奖优惩劣促督改。县综治委经常开展暗访活动,了解群众的安全感、了解政法干警的工作作风、了解政法部门的整改效果,并及时形成通报。

四、“强基固本”抓平安,实现了抓平安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不搞“一阵风”,更不搞“突击”式行动来创建一时的平安,而是将平安创建各项工作常态化,真正实现了“秩序好、发案少、群众安居乐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1、激活细胞抓平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础。评选平安家庭能积小安为大安,能有效提升群众“一感两度两率”。一是对照程序抓落实。全县各乡镇均严格“平安家庭”的自评、互评程序进行评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了平安家庭自评、互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对照纪律抓落实。在评选前就制定并出台了工作纪律,即村(社区)不漏组,组不漏户,决不允许村(社区)干部或单位“闭门造车”、“代替”村民自评,坚决杜绝干部或单位玩假造假,不经村民相互测评而伪造测评记录的现象。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相关负责人坚决实施一票否决。

2、加强防控保平安。一是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成重点地区和部位约400个探头,编织成预防防控犯罪的天罗地网;二是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精神病患者、强戒后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实行“四包一”措施,确保不出现有影响社会平安的事情发生;三是加强巡逻力度。县、乡、村级级强化巡逻力度,坚持警力下沉,坚持城区社区采取公益岗位配协警、党员干部义务巡逻的作法,做到了“交警巡路、巡警巡街、机关干警巡巷,值班民警带领社区协警巡点”;乡镇坚持派出所干警和乡镇干部带队在集镇巡逻,偏远乡镇的偏远村组则采取镇村(组)干部打锣巡逻的方式来加强治安防控,让安全感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一户村(居)民家中。

3、打击整治护平安。开展了社会治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平安。通过开展“五项专项行动”,狠打“黄赌毒”和“两抢一盗”,震慑了犯罪,有效地降低了刑事发案和盗抢发案。目前,该县“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二八杠”聚众赌博基本绝迹,“黄”“毒”泛滥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明显上升。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