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八化八结合 推进平安鄂城建设
2015-07-24 01:35:34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市州综治·鄂州篇】八化八结合  推进平安鄂城建设

鄂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邓福兵

2013年以来,鄂州市鄂城区以创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区)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平安鄂城”建设,初步形成了“八化八结合”的创建模式,全区呈现出“五升五下降”的局面:一是矛盾纠纷调处率上升,越级上访数下降。全区法院受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调解率平均达66.28%;94起非正常死亡事故全部得到及时处置,各类民间纠纷调处率达96.3%,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6%;2013年上半年,全区没有发生影响全局的政治、治安事件,赴省进京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41.2%。二是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治安案件数下降。通过开展社会治安公众安全感电话调查,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比去年底提高0.14%,达92.39%。全区刑事发案率继续下降,全区刑事立案数976起,比降1.6%,其中八类暴力犯罪立案数78起,比降9.3%。三是平安创建知晓率上升,闹访非法访下降。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全区平均达36.5%,比2012年上升5.55%,2013年发生堵门堵事件同比下降23.5%。四是信访积案化解率上升,初信初访量下降。2013年1月至9月,共化解积案13件,接待初信初访案件79起,同比下降37.5% 。五是投资环境满意率上升,涉企纠纷案下降。2013年共引进项目投资40亿万元,没有因为治安问题出现项目受阻、机器停摆、客商走人事件,涉企纠纷同比下降43.5%。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全域化统领为保障,条块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一是全局部署。自市委提出建设“平安鄂州”以后,区委区政府坚持早部署、早安排。组织全区各部门、乡镇、村主要负责人及时召开了平安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平安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和全面规划。二是条块分责。将创建任务细分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办公室,做到了人员、场所、设施、经费四落实。三是强化责任。实行班子领导挂钩督导和综治委成员单位挂钩基层平安创建联系点的工作制度,帮助基层解决平安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落实经费。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区、镇两级都能确保综治、政法及平安创建经费优先到位。

二、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标本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根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运星提出 “要在强点、扩面、见成效上做文章”这一要求,突出抓好四项服务,深化网格管理。一是全域铺开平台建设,形成标准化服务管理。上半年,将“两站三室五中心”、“网格员之家”等成功试点经验,向全区推广铺开。对基础薄弱的村,采取区、镇、村三级分担的方式确保资金投入。二是全员培训网格人员,形成高效化服务管理。组建区网格员培训讲师团,在全区乡镇进行巡回培训5次,各乡镇对网格员实行了“每季一训”制度,各乡镇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3场。三是全程跟踪特殊群体,形成人性化服务管理。对流动人口正在依托综合信息平台,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模式,探索居住证制度。四是全局推进重点场所,形成现代化服务管理。对全区34家旅店全部安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名、实数、实时登记制度落实情况检查6次。对全区网吧实行了“六个一律”,一律实名登记、一律视频监控、一律信息留存、一律限时断网、一律禁止未成年人上学时段上网,取缔了8家无证经营的 “黑网吧”。对31家典当寄售、14家废旧金属收购站、10个民爆站、64所学校等进行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内外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为了切实建设好社会综合信息系统平台,摸清网格内人口、房屋、场所等基本情况,采取“镇周排名、区旬通报”举措,扎实推进信息入户采录工作。在信息采录过程中,把握“四个灵活”:一是灵活选择采录人员;二是灵活制定工作奖金;三是灵活选择采录时间;四是灵活把握采录方式。截至目前,已进行乡镇信息采录进度通报14次,分组深入镇、村、网格面对面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抽查236户次,完成信息采录3万余户,采录准确率达到98.7℅。

四、以通俗化宣传为载体,动静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满意率入手,广泛开展载体多样化、内容大众化动静结合的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同时把平安宣传工作列入考评内容,月有通报、季有检查评分。一是做到五确保。每个乡镇建宣传一条街、每个村办一个宣传栏、每个网格刷一条标语、每个农户有一张传单、每个手机收一条短信。二是做到五突出。突出平安知识普及的宣传、纠纷调处案例的宣传、惠民为民工程的宣传、严打整治效果的宣传、典型人物事例的宣传。三是做到五占领。电视上有身影、广播上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刊物上有文章、网络上报道,让平安创建人人重视、户户参与。

五、以示范化创建为导向,点面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采取“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做法,从一个村落、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小安”抓起,以基层的创建托起全区的创建,以基层的平安促进全区的平安。一是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制定了平安乡镇、平安网格、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方案,开展家庭自防、邻里互防、村居巡防、单位守防、重点包防。二是深入开展行业平安创建活动。联合教育、卫生、交通等部门,制订了行业平安创建方案,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工地等专项创建活动。三是坚持开展平安示范点创建活动。各乡镇确定了三个村、三家机关单位、三家企业、三所学校、一所医院作为平安建设示范点,高标准建设,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六、以常态化整治为主线,打防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活动,做到了露头就打、抬头就按。主动开展了冬季治安攻势、春季治安攻势、禁赌百日攻坚战、缉毒破案竞赛等专项行动,稳定了社会治安,压降了刑事发案,发案同比下降12.7%。对黑恶犯罪露头就打,组织专班进驻新庙等地开展重点整治,八类案件同比下降7.7%。对侵财犯罪露头就按,组建反盗打抢工作专班,集中攻坚盗抢案件,侵财案件同比下降9.9%。

七、以立体化防控为重点,专群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各乡镇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起了立体化的专群结合的“五个网络”。一是构建镇级巡逻专业网。构建以公安为骨干,治安巡逻员和群防力量参与的大巡防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巡逻的覆盖面和见警率。二是构建村级巡逻群防网。坚持实行民警驻村制度,落实“一村一警”。 三是构建企业单位内保网。督促区域内的97所学校、9个炸药库等重点单位落实了内保组织,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组建专职保安队伍,全区每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至少配备了1名专职保安人员。四是构建视频探头监控网。按照每个乡镇要在重点路段、卡口安装探头,建设不少于8个一级联网视频监控平台的标准,农村新社区要按不少于10个监控头的标准,地处交通要道的村要安装不少于6个探头的标准,其他的村不少于2个探头的标准,推进了全区视频建设。五构建互联网络防控网。文体、公安督促落实网吧实名登记制度突击检查活动201次,公安部门以逐步建立了563份“网上重点人”档案,每个派出所正在推进“网上警务室”建设。

八、以联动化调处为手段,法理结合推进平安建设

一是从“源头”预防抓维稳。各地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努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坚持进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双评估”。二是从“苗头”化解抓维稳。坚持区旬排查、镇周排查、村日排查制度和重大节会期间的零报告制度,大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创新“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四个专业调解委员会调解机制,做好“三调“对接。三是从“人头”控制抓维稳。对涉军、涉教等重点利益群体,实行“一张表格掌握、一套方案预警、一名领导包保”的稳控机制。对92名重点涉稳人员严格落实“一人两专班”和“五包一”稳控措施。四是从“火头”处置抓维稳。完善了应急救援和防事处突预案,建立“专业队伍、志愿队伍、预备队伍”,提高“三支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落实联调、联治、联动机制,做到提前预警、及时防范。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