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访“沼泽地
——郧县人民法院信访工作纪事
张兴利
为彻底摆脱信访工作落后和被动局面,近年来,郧县人民法院摸索并推行了一整套攻坚信访案件的“组合拳”,有效地遏制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缠访闹访的势头,使该院信访工作逐步走出了“沼泽地”。
一、发生信访,“三推定”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大量出现,归根结底主要是案件质量不高或存在瑕疵所致。所以信访一旦出现,该院首先推定当事人有理,其次推定法院本身有过,最后推定信访案件一定有解。从而使信访工作的理念得到更新,不仅提升了所有办案人员的责任心,更提升了承办人员化解信访案件的信心。
二、源头抓起,把好关
一是把好立案审查关。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受理但主要应先由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或司法解释规定不宜受理的,以及因企业改制对政府行为不满已经形成集体上访的,村委会、村民组在职权范围内所行使的利益分配,维护了大多数群众利益极少数村民不服的等等,该院把住立案关,不予立案,并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引导其通过其它途径解决问题,避免立案后束缚住该院自己,造成信访。
二是把好流程关。把好流程管理,确保程序公正,防止当事人因程序不当信访;把好审限监控,防止当事人因案件久拖不决信访。
三是把好纪律关,防止当事人在办案过程中因言行举止不文明或态度蛮横等而信访。对因审判作风或案件程序错误导致信访发生的,是该院责任倒查的重点。
四是把好考核关。对各庭案件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两个时间指数等主要指标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如,将各庭的上诉率控制在8%以内,并以此为分界线对各庭进行单独考核;把实现案结事了、不出现赴省、进京上访作为衡量办案水平最基本的要求,也纳入业务庭考核目标和办案法官业绩档案;目前的审判绩效评价系统不能考核到相关业务庭,2013年该院从审判绩效考核指标中列举了16项重点指标,用传统手工计算方法考核到庭,其中就包括了信访率这一主要指标,共对2个因案件质量发生信访的庭进行了通报和扣分处罚。
三、风险评估,早预防
建立了案件风险评估机制。该院将案件风险确定为4个等级:一级为特别重大风险,指当事人可能采取极端行为的;二级为重大风险,指当事人可能赴省进京越级上访的;三级为较大风险,指可能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四级为一般风险,指可能出现重信重访或无理缠访等行为的。号召全体法官干警做学习型人才,当化解矛盾的专家,要求每一个审判执行人员都要“带着信访意识用心办案”,防患于未然,将案件风险评估工作,贯穿立案、送达、审理、执行的各个环节。对有信访苗头的案件,及时摸清诉求,掌握案情,包案到人,不论风险级别高低,不论走到那个环节,都应先摸清底数,拟定预案,再走下一步程序,确保每个环节均有人负责风险评估和稳控息访。三年来,共对300余件案件实行风险评估,成功扼制了信访苗头。
移民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难”的政治任务;强制迁出、强制拆除案件一直是法院工作的“老大难”,当这两大难题聚焦在一起案件上时,法院该如何破题?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工作启动,郧县柳陂镇一户村民李某,被确认为外迁潜江的移民身份后与政府签订了《外迁安置协议书》,并领取了所有补偿款,但一直占有已被政府征收的房屋拒迁。两级政府费尽三年的周折无法动迁,李某誓死与旧房同在。李某居住的房屋位于水位线一下,丹江口水库关闸蓄水的时间日渐逼近,库底清理工作即将结束等待国家级验收,李某必须迁出,政府正是考虑他的不稳定因素,尝试走法律程序。2013年柳陂政府诉至本院要求李某迁出。在审查立案环节,该院就启动了案件风险评估,一是在送达时做好李某及其8个子女的思想工作,二是与当地政府做好稳控工作,三是与市中级法院汇报案件审理情况,四是与党委汇报可能面临的执行工作。2013年3月该院判决李某夫妇迁出房屋,但李某语出惊人,绝不迁出。案件很快进入执行程序,此案直接包在院长杨为祖头上,他得亲自去给李某做法律释明,亲自去给领导汇报,后在市中级法院和郧县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案件得到圆满执行,李某夫妇被妥善安置。由于该院评估在先,预案及时,措施得力,没有发生李某之前传言的进京上访事件,也没发生其他任何意外现象。
四、以“情”接访,暖心房
身穿制服,胸戴法徽,法官常被上访人呛得“哑口无言”。如何和风细雨让冰释雪融,怎么旁敲侧击指出误区,每个人都能驾轻就熟,就是以“情”接访,暖人心。一是坚持天天接访制。就是在立案庭设立信访接待室进行接访。二是按照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进行接访。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三是“院长接访”制。有时候,同样一句话,信访人见庭长、见副院长说就不行,但见院长说说他就行。所以,该院规定上访人想找哪个法官就让他找哪个法官,想见哪个领导谈就帮他找哪个领导。该院将每周三确定为院长接待日,一定多年不变。接访时,该院要求大家诚恳耐心地听取其诉求,不要看报纸或与其他人谈与信访无关的事项,推心置腹地理顺当事人情绪,让当事人各抒已见,把意见和看法说出来,把困难讲出来,然后寻求化解良策,否则,起不到接访的目的。接访一个当事人,可能是一次,还可能是三次、五次或更多次,直到化解时机成熟时,才开始就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深入浅出的对其进行解释,让上访人逐渐打开自己的心结,慢慢接受了该院的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在家安心搞好生产、生活,不再上访。2013年该院梅铺镇王某宅基地纠纷信访案、青山镇陈某人身损害赔偿信访案就是这样被消化的。
五、抓住细节,定成败
涉诉信访案件一般时间久、矛盾积累深,调解过程非常复杂,也容易反复,该院除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外,更多的是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舍得下功夫去“磨”、去“啃”,不放弃任何一次调解的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在诸多信访案件的调解中,该院从一个个细节做起。如,信访人不喝水我也不喝水;要站都站,要坐都坐;人家给你倒杯水,你不能嫌杯子脏;到人家院子里有鸡屎你不能踮脚尖走路;有时候,吃他一个红薯他就高兴,就能拉近了距离;他递给你烟时,你抽不抽都得接过来,不会抽或嫌不好你吸一口别咽,吐出来;农村吃饭喜欢端着碗蹲在地上吃,给他说话时你也得蹲下去;调解中发现他说的明显有漏洞,要适当地点拨,不可以对其直接反驳……这些细节,都能影响化解矛盾效果,老百姓其实是看得懂你的心的。他也一定会体会到你的真诚,体谅你的不易,会信任你,配合你的工作的。然后把握时机促使他们达成调解协议。
六、涉农信访,强时机
近年来,由于涉农诉讼、涉农信访案件有所增加,特别是涉农信访案件。针对这一情况,除了日常加强涉农案件的审理外,该院每年都在春节前后一个时期,集中组织开展涉农案件清理活动和涉农信访化解专项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在审理涉及农民工赔偿或工资案件时,必须做到快审快结快执。
2014年春节前夕,该院把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与涉农信访案件化解结合起来,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措施。把握执行时机,快速执行。利用春节前后“人好找、财好寻”的有利时机,先后为150多名农民工执行回拖欠的工资及赔偿款300万余元,其中给一位高位截瘫的农民工一次性执行回赔偿款100万余元。这些关爱措施先后被省市主要媒体刊载和电视新闻报道后,引起较好社会反响。
七、网络舆情,莫小看
有舆情可能就有信访,网络监管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互联网,尤其是微博、贴吧、天涯社区、县长信箱等网页,密切关注和收集每日网络媒体有关本院的涉法涉诉信息,特别是涉及案件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信息,并做好监测记录。做到情况明确、底子清楚、应对适度,把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