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平
为了有效解决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对社会稳定带来的现实危害,安陆市建立四种新机制,解决“四难”问题,自1995年以来累计救治重性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6100余人次,2012年以来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引发的伤人、死人事件从年均3人次减少为零,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实现了精神病人零发案,也使精神病人最大限度的参加了生产生活劳动,回归了社会。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切实解决“管理难”问题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精神病人管理的责任主体,将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管控工作纳入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内容,全面加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部门联动。建立由综治、卫计、人社、财政、民政、残联、公安和医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乡两级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和研究处理精神病人管理问题,负责重性精神病人的相关救治救助管理工作。三是联合管理。成立由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村(社区)委会、卫生院(室)、监护人、社区民警及网格员为成员的联合管理小组,负责监护和院内外治疗、康复等工作。通过各项组织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基层组织具体监管的工作机制,便于及时有效地解决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的难点问题。
二、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管不好”问题
一是落实监护责任。依法确定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对没有法定监护人或其近亲属不宜作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地村(社区)委会担任监护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致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他人伤害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加强排查监控。制定了《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实施意见》,由各乡镇综治办牵头,公安派出所参与,依托社区、村委会、村网格员及企事业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等办法,按照“镇不漏村,街不漏巷,村不漏户”原则,拉网式深入细致地开展排查,切实摸清底数。对每一例可疑重性精神病人,由市中医院精神科或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出具医疗诊断证明,并依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规定开展危险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于评估为重性的精神病人,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掌握其病情是否稳定、治疗康复处所(入院治疗、居家服药、社区康复等)、有无法定监护人、监护力量类型(法定监护人、单位、社区、医院)以及病人有无能力承担基本治疗费用等现实情况。三是搞好信息录入。建立公安警务平台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库,加强对各渠道发现、掌握的信息审核比对,防止出现信息错误重复采集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四是强化应急处置。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将要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由公安派出所负责处置,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对现行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重点强制性治疗,实行镇、村、组三级管送,确保强制性治疗病人一个不漏地得到治疗,严格把握源头治疗关。通过监护、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建立起排查评估、信息监测、治疗管理、应急处置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救治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管不了”问题
一是报告机制。对有发病倾向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家属及所在村(社区)负责人及时向镇综治办和辖区公安派出所报告,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当地公安派出所负责及时送至中医院。二是保障机制。对排查摸底纳入管理数据库中未办理医保和残疾证的对象,乡镇(街道)动员监护人为其办理城镇医保或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残疾证,没有监护人的由村(社区)组织垫资办理。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主动跟进服务,对符合低保规定的对象,民政部门优先为其办理城乡低保。三是责任机制。市级与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签订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责任书,各乡镇与所辖各村、各村与各监护人逐级签订管控责任书,通过集中收治,分类管控,夯实家庭监管及治疗康复责任。四是回访机制。各乡镇综治办、卫生院(所)、村(社区)、网格员及公安派出所平时关注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日常生活动态,一旦病情发作,逐级报告,及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对居家治疗康复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由卫生院、网格员等定期组织人员上门回访,残联给予免费发放基本药品,最大限度地解决其就医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管不起”的问题
一是整合医保救治。参加医疗保险(参加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支付,对参加新农合病人,实行零起付线,医疗费用90%报销;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病人设300—500元起付线,医疗费用90%报销;城镇居民医保设300元起付线,医疗费70%报销。二是实行医疗救助。未参加医疗保险或已参加医疗保险,但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家庭困难的精神病人,缺口部分医疗费由民政部门进行医疗救助,年封顶一万元;“三无” 流浪乞讨病人治疗费和生活费由民政和财政负担;全市特困患者全部纳入低保,住院治疗期间基本生活费用从低保支出。三是设立专项资金。每年从公共卫生经费中拨付专项经费20余万元用于对精神病人的随访评估、用药指导,危险行为应急处置、贫困病人免费给药、专项化验、免费复诊,在档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等。“零负担”救治保证了重性精神病人就医送治率达100%,精神病人能得到科学、系统的救治管理,确保了工作的长效性、连续性。(安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