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勇 蔡蕾 通讯员 洪凯
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的秭归县人民法院,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延伸“一线工作法”,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将群众路线践行到实处,将作风改进落实到实处,将阳光司法推进到实处。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8月4日,秭归县法院立案信访接待中心。来自秭归茅坪镇的韩玉成,交上起诉材料,5分钟后顺利立案。
自6月17日启用以来,这个中心已立案96件,接待信访9人次、法律咨询86人次。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句请讲开始、一声慢走相送”,是这个中心给当事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秭归县法院以查准“四风”问题、改进司法作风为目标,全面延伸“一线工作法”,到田间地头拜群众为老师,走访干部群众170余户,收集到“四风”及工作意见建议50余条。
立案不便捷,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原有的立案大厅,设置在一楼办公区内,面积狭小、硬件设施落后、功能整合不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院决定投资20余万元改建立案中心,升级立案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新立案信访接待中心位于法院大楼右侧,集立案信访、诉前调解、司法救助、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当事人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秭归县法院已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9个,立行立改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秭归县法院把老百姓反映的事看得很重,改得也快,这样使司法为民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宜昌市人大代表、郭家坝镇庙垭村党总支书记佘西龙说。
为了让库区群众少跑路
三峡工程移民大县秭归,山多地少,土地如金。土地纠纷,在移民间时常发生。为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秭归法院开通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应予受理的涉农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让审判提速。
4月下旬,夏橙之乡秭归县泄滩乡牛口村,郭昌喜等14户村民心急如焚。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们着急的,是村委会两年前调整的土地,至今仍被其他7个村民“霸占”着。眼下,正是夏橙收获的关键时节,双方酝酿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此前已发生两起伤害案件,又一起群体性事件,已经箭在弦上。
4月22日,秭归县法院组织50名干警来到夏橙园,经过耐心解释和劝导,1366株夏橙树及土地,完整归还给郭昌喜等14户村民。
秭归县法院受理后,启动“绿色审判通道”。在实地勘察及充分准备后,组织全院七成警力,前往柑橘园进行执行,彻底化解了这起“硬骨头”案件。
泄滩乡牛口村村民郭昌喜感慨的说:“没想到这么快,法院就帮我们解决这个大难题,让我们种上了自己的田”。
同时,秭归县法院设立巡回审判庭7个、在偏远村落设立巡回审判点36个。今年以来,该院利用车载法庭下乡巡回办案300余件,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16.23万元,让年老体弱等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得起官司。
敞开法院大门让群众监督
“通过这次庭审,我直观地了解了法院审判案件的程序,体会到了法官调解的艰辛”、“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观摩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学法、守法、信法”……7月16日,30多名人大代表、党代表、村民代表及政协委员,应邀旁听秭归县法院一起劳务纠纷案的庭审后,如此为审判工作“打分”。
庭审中,代表们目睹了法官组织双方进行了多轮面对面、背靠背调解的全过程。当事人王某当庭赔偿向某经济损失4.13万元,向某自愿放弃其余经济损失。
一场持续一年多、多次协商无果的纠纷,在群众的监督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开门办院、庭审评查,是秭归县法院提高审判管理质量的“法宝”。
记者了解到,秭归县法院严格实施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违法审判、重大差错、一般差错进行严格责任追究,还鸡蛋里挑骨头,不放过任何“瑕疵”。近几年,秭归县法院走过了从审判管理“建设年”到“创新年”的跨越历程。
秭归县法院推行“阳光审判”,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全面落实立案、庭审、执行等公开的同时,建立法官互评、院领导抽查、审管办评查的评查机制,开展优劣裁判文书评选、案件质量讲评会等活动,全方位提高审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