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荆门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4.8%、22.4%,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四项保障”抓稳排查整治支撑点。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社会治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精干力量,分级、分场所、分行业精心组织排查。各地各部门工作专班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开展整治行动。二是强化责任保障。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并在责任书的个性目标内容里进一步明确公安、卫计、工商、交通、安监、教育等牵头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将影响社会治安的乱点、难点,如摩托车整治、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企业周边及内部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作为全市政法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与目标要求,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松青亲自督办。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荆门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专项整治实施办法》,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挂牌督办、整治原则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全市各地各部门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四是强化监督保障。不定期督办检查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凡被列为社会治安重点部位场所及地区的,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限期改变治安面貌。今年以来,全市共挂牌督办重点地区和问题56个,警示14个,一票否决1个。
二、坚持“三个结合”选准排查整治切入点。一是定期排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县市区重点整治信息专员培训,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定时上报制度。针对排查出来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开展了“反恐维稳处突”、“严打整治2014”、“扫黄打非”、“打击传销”、“治爆缉枪收刀”、“校园周边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二是加强打击和落实管控相结合。加大对现行大要案件的侦破及打击力度,针对各类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开展集中攻坚。上半年,共发现行命案7起,全部告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32起,抓获780人。与此同时,加强社会面管控,投资2300余万元,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建458个A类探头,完善视频监控网络;扎实开展“三全巡逻”、深入开展“三边警务”,加大路面巡、警车巡、警用自行车巡、视频巡的密度和力度,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三是滚动整治和宣传攻势相结合。在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持续轮番整治过程中,善用媒体、街面宣传栏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三、营造“四大环境”夯实排查整治着力点。一是以“平安摩托”创建营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在全市推广沙洋县“平安摩托”创建经验,由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国税、保险等相关部门挨家挨户上门摸清摩托车底数,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为人民群众实行检车、考试、体检、保险办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截至目前,已登记摸底摩托车约24万辆,办牌办证办保险近5万辆。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摩托车肇事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二是以服务企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实施“千警联千企”活动,建立一名干警包联一个规模企业制度。对全市878家规模企业,干警每季度深入企业1次以上。三是以救治精神障碍患者营造和谐安定的治安环境。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主动作为、无缝对接的摸排管控救治救助机制。四是以关爱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温馨的育人环境。积极探索实践,在中心城区建成10所青少年“阳光家园”,覆盖27个社区;在农村建成1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并将留守儿童服务站建设计划纳入政府民生工作10件实事,努力实现未成年人“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目前,全市已为3万余名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开展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