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英山县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暨县域经济运行推进会上,英山县人民法院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勇代表法院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这是对英山法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近年来,英山县人民法院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让企业“安心”。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意识和水平。从维护经济大局的角度出发,严格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对3起案件情节较轻的被告人判处免予处罚和缓刑,给企业带来生机。
当企业“守护”。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审判人员成立破产案件审判合议庭,配齐配强审判力量;实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立速裁团队,提升小额诉讼程序使用率,实现案件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加大未结破产案件的结案力度,提高案件审理效率,缩减审理周期。
为企业“护航”。精准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采取“活封”、“活扣”执行措施,提高涉机器设备、厂房、土地等资产处置效率。2020年,英山县某置业有限公司经过重组盘活,急于复工复产,却因失信无法融资贷款,经执行人员多方努力,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及时屏蔽该企业失信信息,允许该公司在被查封的土地上新增并扩建房屋,使该企业起死回生。
慎用查封措施。湖北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因合同纠纷,被湖北某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其银行存款63.5万元。法院基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在严格依法执行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保全措施,将查封存款、厂房变为活封其设备,并允许其设备生产使用,助力该企业长远稳定运营。今年1月至今受理申请执行主体为企业的案件25起,执行标的2000余万元。
当好“店小二”。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符合立案登记条件的当场立案。开通诉讼服务热线12368和诉讼服务网及法院微信小程序,接受线上咨询、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提升诉讼便利度。设立涉企案件专项立案窗口,为涉企纠纷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并在立案、审判、执行全阶段做好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1月至今共受理涉企案件560件,均已进行经济影响预评估登记,其中网上立案受理179件。
做好“中间人”。为减少企业诉累,在立案阶段,细化诉前调解流程,对来法院起诉适宜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的矛盾纠纷依托民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开展诉前调解,大大缓解了涉企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1月至今受理涉企诉前调解案件131件,成功调解85件。
当好“解惑者”。法院在执行湖北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案件中,通过主动走访、送法进企业、指导企业规范经营、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难以回收等实际问题,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
童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