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正值新学期开学伊始,通城县司法局隽水司法所走进南鄂寄宿小学,以“保护自己、遵守规则”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安全教育讲座。近百名师生现场参与,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法治知识与安全技能入脑入心,为新学年校园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讲座开篇,主讲人结合暑假结束返校的特殊节点,用“安全是底线,法治是铠甲”的生动比喻,点明法治安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他提及,我国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法守法”不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基本素养——“不欺负同学、不闯红绿灯,既是遵守规则,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主讲人引用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既肯定法治教育成效,也警示校园内厌学、打架、违规进入网吧等“小事隐患”,引出面向学生的法治与安全要求。
讲座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生活,聚焦核心风险点展开详细指导:在“严防溺水”环节,主讲人反复强调“防溺水六不”原则,;在“交通安全”板块,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不满12岁禁骑自行车、不满16岁禁骑电动车”的法律规定,通过“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口诀,帮助学生牢记过马路、乘车的安全细节;针对“校园欺凌”,主讲人明确“推搡、辱骂、散布谣言均属欺凌”,引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告知学生“被欺凌要及时告诉家长老师,看到欺凌要主动求助,欺负他人要立即停止”,引导学生守护同学情谊;在“网络与电信诈骗”防范中,主讲人列举“免费领游戏皮肤”“冒充老师要资料费”等常见陷阱,总结“不泄露信息、不转账、快求助、记报警”的防骗四步走;面对“毒品侵害”,主讲人揭秘“伪装成奶茶、跳跳糖的新型毒品”,强调“不接陌生人零食、不去复杂场所、不寻求好奇刺激”的“防毒三不”原则,结合《禁毒法》说明毒品危害与法律后果。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五年级学生小李举手提问:“遇到陌生人给我‘好吃的巧克力’怎么办?”主讲人当即回应:“直接拒绝并告诉老师,哪怕对方看起来很和善,也不能放松警惕。”此外,学生们围绕“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算不算欺凌”“走路看手机有哪些危险”等问题积极交流,主讲人逐一耐心解答,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
“以前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今天才知道,保护文具不被损坏、拒绝陌生人搭讪,都是在用法保护自己。”六年级学生小张在分享学习体会时说。南鄂寄宿小学王校长表示,此次讲座精准对接学生成长中的安全需求,内容实用、形式生动,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法治教育融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日常环节,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通城县司法局隽水司法所所长桂亮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普法活动,推动法治知识从“课堂听”变为“主动学”,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安全、法治的校园环境。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