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首市南口镇九村一社区800余名治安中心户长,行走在田埂上、农户间,守护着南口镇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清晨六点,薄雾尚未散尽,石首市南口镇古夹垸村的田埂上已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治安中心户长谢大珍佩戴好工作证,步履轻快地穿梭在农户间,目光敏锐地扫视着村道隐患,指尖轻轻叩响留守老人的家门,耐心倾听诉求,片刻间便化解了两户村民因晾晒粮食引发的争执。“守好邻里,就是守住大伙的好日子。”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南口镇800余名治安中心户长的共同初心。
“五老”织网:让“神经末梢”延伸至乡野末梢
作为“全国防水之乡”的重要发源地,南口镇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群体占比高,“空心村”面临严峻的治安防范压力。为此,该镇创新推行治安中心户长制度,选拔威信高、情况熟、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通过“村民推荐、村委初核、综治审核、派出所备案”的严格程序,组建起一支扎根乡土的治理队伍。每位户长负责联系左邻右舍十多户家庭,织就“村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严密治理网络,让“神经末梢”全方位覆盖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六合一”践行:让“神经末梢”感知更加精准有效
“老同志在村里生活几十年,谁家情况如何、邻里关系怎样,心里都有本明账。”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邹常德一边翻阅民情台账,一边说道。为提升“神经末梢”的感知力与响应力,南口镇创新推出“六个一”工作法,为户长配齐微信群、大喇叭、调解室、工作台账、反光背心和应急包。“别小看这个微信群,作用大着呢!”中心户长胡霞中掏出手机展示“邻里守望群”,“昨天有村民反映偏僻的村组出现了陌生车辆,我立刻赶去核实,确认是走错路后及时告知,大伙瞬间安心了。”这本密密麻麻的台账,正是“神经末梢”的感知记录,清晰勾勒出社情民意的动态脉动。
“九项责”绽放:让“神经末梢”传递治理温度
南口镇党委书记王兵深有感触:中心户长承担着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九项职责的,他们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时刻捕捉乡村动态。秋收时节,两户村民因收割机顺序争执不下,古夹垸村治调主任李大柱第一时间介入协调,让矛盾在萌芽状态化解。

汛期里,他们踏遍河道排查隐患;寒冬中,他们走村串户宣传防火知识;节假日,他们穿梭街巷提醒防盗防骗。这些奔波的身影,让基层治理的“神经信号”传递更迅速,服务群众更精准贴心。
平安结果:“神经末梢”激活乡村治理新效能
如今,南口镇的“神经末梢”持续释放治理动能,结出了平安之果。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古夹垸村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7.3%,侵财类案件数下降53.2%,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以前子女外出,我们在家提心吊胆;现在有户长守护,心里踏实多了!”村民王婆婆回忆起突发急病时,户长及时发现送医的经历,满是感激。治安环境的改善,更吸引着外出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夜幕降临,治安中心户长家门前的红灯次第亮起,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乡村夜空。这些扎根基层的“神经末梢”,守护着千家万户安宁,为破解农村“空心化”治理难题提供了生动实践,更让平安之花在南口大地上持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