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松滋市斯家场镇小堰垱村赵勇:身边的“法律明白人”,从驾驶室走到调解桌的“操盘手”
2025-09-24 22:05:07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小堰垱村,坐落于松滋市斯家场镇南部,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宁静而典型的村落。5个村民小组沿田散居,412户、1653名常住人口在这里播种收获、守望相助。初夏时节,稻田如铺开的绿毯,处处洋溢着生机。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有一个身影步履不停,他就是小堰垱村的“法律明白人”赵勇。
  职业转变换角色
  品味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2016年前,赵勇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月收入可观,走南闯北,见识不少。但每次返乡,看到邻里间因小事吵得面红耳赤、老人孩子留守在家,他心里总不是滋味。那年夏天,赵勇看到村里一对兄弟因为宅基地划分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村委会几次调解无果,最后还是村里的老支书出面才暂时平息。这件事对赵勇的触动很大,“如果村里有个懂法的人,是不是就能早点化解矛盾?”他心里这样想着。
  机缘巧合,当时小堰垱村村委会正值新老交替,人手紧缺,工作开展困难,村支部书记看中赵勇为人踏实、熟悉村情,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能回村帮忙,“小赵啊,你在外跑车见识广,村里正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要不要考虑回来为乡亲们做点实事?”一边是稳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一边是回乡服务扎根基层,赵勇确实犹豫过,但想到村里那些难以调解的纠纷,那些需要帮助的乡亲,他最终下定了决心。“钱可以慢慢挣,但村里的工作总得有人做。”2016年秋天,他正式担任小堰垱村治调主任,这一干,就是近十年。
  角色转变并不轻松。从握方向盘到拿调解书,从应对路况到处理人情纠葛,赵勇一度感到压力巨大。“最开始连调解记录都不知道怎么写,法律条文更是一知半解”,回忆起当初,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学习不能停”,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书籍,书页卷边,画满标记。“很多法律条文专业精细,粗略翻看是不行的,必须得深学”。除了研读书籍,他还主动参加镇里、市里组织的每一次培训,向驻村律师请教典型案例,利用下班时间观看在线法律课程。正是这股“肯学、肯钻”的劲儿,给了赵勇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让他完成了从货车司机向治调主任的角色转变。
  搭建法律服务桥
  群众遇事找法解难题
  上任之初,赵勇便遇到了一起因农业生产引发的纠纷。村里一村民用粪水浇田,不料粪水漫过田埂,流入邻居的鱼塘,导致鱼苗大面积死亡。两家为赔偿争执不下,差点动手。赵勇赶到后敏锐察觉到双方局面僵持,非专业人士的劝和难以让人信服,反而容易激化情绪,于是他立即联系了驻村律师,请其一同到现场评估损失。律师从专业角度厘清了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赔偿4000元。
  这件事情让赵勇深受启发,他意识到,很多村民不是不愿意依法办事,而是缺乏获取法律服务的途径。从此,他主动担任起“法律服务联络员”的角色,谁家有土地纠纷、合同疑问、家庭矛盾,他都会帮忙对接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乡镇法庭,指引村民理性维权。渐渐地,“遇事不闹,找法解难”成了小堰垱村的文明新风尚。
  入户走访
  田间地头的“法治课堂”
  用乡音传法意
  赵勇深知,普法工作不能等问题发生才介入,需要提前预防、普及知识。他的普法方式,沾着泥土味儿、带着烟火气,很对村民“胃口”。农忙时,他蹲在田埂边和村民一边干活一边聊法。哪家儿女赡养有问题,他就拿老话劝:“屋檐水点点滴,孝顺老人天经地义,法律也站在这头!”哪家土地地界不清,他一边比划一边说:“犁耙未响,先谈边界。白纸黑字红手印,比啥都管用!”赵勇还有个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拉家常”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下,制成村情台账,回头上门走访细说,抓小抓早,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农闲时,他组织大家在院子里开会,讲解《民法典》中继承、婚姻、土地等条款,深入浅出地把“法言法语”变成村民听得懂的“理”。遇到电信诈骗高发,他更是扯着嗓子喊:“天上不会掉馅饼,中奖退税都是戏!任他说得天花乱坠,你记住一条:不转账、不掏钱!”赵勇用村民身边的真实案例帮大家逐个击破“中奖”“养老金认证”“养老投资”等骗局,还帮不少老人在手机上安装反诈App。村民都说:“赵勇讲法,不绕弯子,不摆架子,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在村民院子里集中宣讲
  自创“三步调解法”
  巧化积年恩怨解心结
  2024年12月,村里发生了一起因丧事引发的激烈纠纷。梅某母亲去世,出殡需经过邻居门前,但因两家积怨已久,邻居坚决不让通行。梅某只好临时另修一条小路才完成出殡。事后,邻居硬化道路时将梅某所修小路堵死,双方爆发肢体冲突。赵勇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拿着卷尺实地测量争议路段,又走访了周边十余户人家了解历史缘由。掌握实情后,他采用了自创的“三步调解法”:一听,以“背对背”的方式,分别倾听双方诉求,不让情绪直接对抗;二算,帮双方算清“人情账”和“法律账”,既讲远亲不如近邻的情理,也讲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三折中,在合理范围内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那三天,赵勇往返两家不下十次,有时候甚至顾不上吃饭。最终,梅某同意赔偿医药损失,邻居也答应恢复道路。僵持半个月的纠纷,终于化解。
  一条小路,不仅是出殡的通道,更成为两家人心结的写照;一把卷尺,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法与情的界限。赵勇用他的“三步调解法”,在僵持的邻里间重新铺就了一条理解之路,他没有裁判对错,而是用耐心倾听融化坚冰,用法律与情理的融合唤醒乡邻初心。“赵主任调解有绝活!”村民们这样评价他。
  如今的小堰垱村,村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矛盾纠纷逐年减少。赵勇已从一名优秀的货车司机,蜕变为沉稳老练的“法律明白人”。十年基层路,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愿意听、愿意学、愿意跑。”赵勇笑着说,“只要大家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夕阳西下,赵勇又走向村巷深处上门入户去了,他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而他点起的法治微光,已照亮小堰垱村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赵勇用他最朴实的坚守,书写着一个新时代“法律明白人”的为民情怀。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