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一幅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相得益彰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个拥有335户1288人的村庄,不仅是“荆州市经济实力十强村”,2024年人均年收入2.5万元,更以卓越的法治建设成果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各类纠纷逐渐浮现,如征地补偿引发的利益纠纷、厂房扩建带来的用地争议、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跨区域、跨市界的复杂矛盾。面对这些发展中的新问题,刘家场镇三堰埫村担任村委会主任的80后“法律明白人”李天禅深刻认识到,村民们“钱包鼓鼓”但不能“脑袋空空”,富裕乡村更要成为法治乡村。只有将法治融入村民生活,才能保障发展成果惠及每位村民,才能实现乡村的长治久安。
以法为盾
做和谐乡村的“守护者”
基层矛盾往往起于微末,但若处理不当,便容易激化升级。2018年7月,村里一家民营企业计划扩建厂房,需占用部分通道,影响了周边五户村民的正常出行。村民们集体阻拦施工,双方僵持不下。企业方认为扩建已获审批,手续合法,村民则强调日常生活和农耕作业受到严重影响。李天禅得知此事后,深感此事关系重大,连续多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反复思索如何既能保障企业发展,又能维护村民权益,脑海中不断推敲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夜深人静时,他还在灯下仔细研读《土地管理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集体利益和个人权益平衡的条款,试图从法律与情理中寻找突破口。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他终于提出“错峰使用”和“另辟辅道”的解决方案,并积极促成企业为村民提供适当补偿和书面承诺。最终,企业顺利施工,村民的出行权益也得到保障,实现了互利共赢。
2024年5月,村中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骤起,张家建房越界,李家坚决要求拆除,双方情绪激烈对抗,冲突一触即发。李天禅闻讯立即赶到,却一度陷入两家冷眼相对的僵局。他先是分头倾听,耐心劝解,但初次调解无果,双方寸步不让。他又仔细查阅土地确权证书,逐字推敲《民法典》中相邻关系的法律条文,多次走访当年知情的村干部和老村民,寻找事实和情理上的平衡点。随后几日,他反复组织协商,不断在法、理、情之间寻找转机:一方面严谨指出越界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恳切唤醒邻里旧谊与乡土人情。过程中几次已近谈妥又再度反复,李天禅仍不放弃,最终以扎实的证据、诚恳的态度和入情入理的分析,说服张家主动拆除越界墙体,李家也愿分担部分损失。至此,一场几乎升级为暴力冲突的纠纷,最终圆满化解。

类似这样的纠纷,李天禅在2024年就成功调解2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面对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李天禅总结出“一听二查三调四访”调解工作法: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依法依规调解,定期回访落实。他还推动建立多元调解机制和十户联防制度,组织定期开展排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以法为灯
做法治思想的“传播者”
李天禅明白,化解矛盾只是治标,普及法治观念才是治本之策。他积极投身法治宣传教育,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法律送入千家万户。

他探索出“三式联动”普法机制:集中式培训,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婚姻、继承、土地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沉浸式体验,在村里花费20余万元打造法治小区,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法律意识;渗透式传播,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等平台,每日推送法律小案例、小故事。
为了让法律知识更接地气,李天禅创作“方言讲法”,用当地方言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音俚语。他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等集中会议上开设“法治微课堂”,结合本村实际案例,讲解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近三年来,他累计开展法治微课堂4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0余次。
以法为基
做法治乡村的“领路人”
作为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重要参与者,李天禅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践行“依法治村,文明荣村”理念,创新推出“三约四会”治理模式:修订村规民约、制定邻里公约、完善企业合约,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在他主持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明确写入“继续实行10年封育禁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家庭举办红白喜事周期控制在五年以上,时间控制在一天以内,对象控制在亲朋以内,人情价码控制在200元以内”,并设立教育激励条款,对考入本科、211类院校、985类院校乃至清华北大的本村学生分别给予不同额度奖学金。这些举措既强化了森林资源法治化保护,也有效引导村民摒弃陈规旧俗,树立重教尚学、节俭办事的新风尚。

李天禅还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村级治理各环节,建立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确保各项决策于法有据。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建成标准化法治文化广场,设立法律图书角,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佳村民”等评选活动,持续巩固“五无”成果(无村霸、无暴力、无赌博、无涉毒、无犯罪),实现了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全村法治建设水平和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如今的三堰埫村,家家户户遵纪守法,村民企业和谐共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李天禅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富裕美丽的村庄正朝着更高水平的法治乡村迈进,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