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3-05-04 11:58:46 来源: 点击: 0

(通讯员        金显威)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做好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真正把二十大决策部署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时代审计工作新作为。
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的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根本在于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根本在于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呼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审计委员会、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各项制度机制安排,始终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全过程各环节。找准找实审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真正做到与党的工作重点同频共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及市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见效。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中央审计委员会、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落实督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审计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三)政治视角观察审计。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自觉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从政治视角瞄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从政治大局上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问题,通过揭示经济问题、经济责任,反映政治问题、政治责任,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建议,有效发挥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预防性、警示性、建设性作用,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二、凝心聚力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战略部署,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时代审计工作新作为。
(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审计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发挥促进作用。一是强化国有企业审计,推动6家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重点审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关注企业融资难、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审批复杂等问题,提高市场要素运作效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审计力度,开展乡村振兴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全覆盖审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村“三资”等专项审计,推动惠农政策落地落实,保障惠农资金高效使用,切实提高集体经济体量和效益。
(二)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的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审计重大责任,重点审计金融证券、地方政府性债务、房地产、国有资产、财政税收、粮食能源、医保基金、养老基金、卫生医疗、资源环境和信息网络系统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和潜在风险,跟踪研判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风险隐患背后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漏洞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揭露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提出如何制定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建议对策,及时堵塞漏洞和缺口,更好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持续跟踪存量风险化解,揭示虚假化解、违规化解、边化解边新增等问题,切实防止风险反弹回潮。
(三)聚焦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审计工作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审计,加大乡村振兴、农田水利、社会保障、困难救助、就业服务、分配制度、科技创新、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卫生、重大传染病预防等领域民生政策、专项资金审计力度,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见效,提高民生资金分配、管理、使用质效,促进民生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严厉打击“雁过拔毛”等侵害人民群众的一切腐败行为,保障民生资金一分一厘用在刀刃上,促进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四)聚焦健全法治体系建设。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审计过程中,着力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问题,促进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揭露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关键领域法律法规存在真空地带,促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揭露法律法规修改滞后、法律法规过时、法律法规不衔接不配套甚至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废除或修改;揭露法律法规歧义模糊、理解困难、多重解读等问题,促进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做好法律法规条文解释工作。加大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力度,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交要情专报、调研报告,促进人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公安、检察院、法院和监狱系统行业审计,严厉查处司法腐败,促进公正司法、规范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聚焦助力美丽咸宁建设。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锚定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把推动建设天蓝、水碧、土净、气爽、低碳、节能的美丽咸宁作为重要职责,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审计,依法对山水林田草沙等国有资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新能源产业建设、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自然资产资源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全覆盖审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责任制,推动领导干部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聚焦助推党的自我革命。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持续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矛盾汇集的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重大工程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高标准农田改造、水利工程、城建工程、道路工程、国有资产处置、矿产资源交易、土地出让、征地拆迁等领域的腐败,依法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促进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依法行政,营造风清气正、干净自强的政治环境。研究期权式腐败、以权入干股、“影子股东”等新型腐败查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等监督执纪执法部门融合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监督合力。
三、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推动审计自我革新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大本领”,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一)紧紧抓牢调查研究这一法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以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为载体,持续提高审计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按照二十大报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着重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涉及房地产市场土地资源、金融机构、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市县国有企业、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确定3至5个领域作为研究型审计的主题,做好审计项目立项,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着重研究审计领域涉及的宏观政策、管理漏洞、风险隐患、末梢环节,深刻揭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精准提出建议,高质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积极向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提交审计成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促进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深化改革。

 (二)紧紧抓牢能力建设这一基础。注重在重大审计项目、急难险重事项任务中磨砺干部,激励年轻干部扛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责任担当。改进审计实务导师制,采取师带徒、传帮带、压担子、以审代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审计干部的专业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各业务科室之间、后勤科室与业务科室之间、干部交流轮岗,完善交流学习机制,增强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本领,培养查处问题的能手、组织协调的高手、调查研究的强手、数据分析的巧手,真正将专才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格局,调动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
(三)紧紧抓牢廉政教育这一防线。审计作为执法机关,正人必先正己。只有自身清正廉洁,才能有底气对违法乱纪行为敢于一查到底,实事求是反映问题。严格执行临时党支部制度,落实审计组长、主审、廉政监督员职责,经常性地开展廉政教育,将从严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贯穿审计一线全过程各环节,严格落实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四严禁"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廉政巡查制度,经常性地突击暗访外派审计组,严禁“吃拿卡要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各项制度,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以案说纪教育审计干部坚守党纪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练就抵御风险诱惑的金钢不坏之身。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