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13:01:36 来源: 点击: 0
(通讯员 黄文胜 刘智利) 乡土特色产业发展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出路。崇阳县税务局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以税收优惠助力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附加值。
12月7日,冬意愈浓。在崇阳县桂花泉镇雷竹小镇,竹林茂密,长势喜人。翠竹之下,当地村民们正忙着用谷壳给基地上的雷竹进行覆盖。据基地负责人蒋国庆介绍,每到初冬时节,就会给基地的雷竹盖上“冬被”,本应该在春季雷鸣时才会产笋的雷竹,经过覆盖、保温后,雷竹笋就会在冬季抢“鲜”上市,而且价格也会比平时上涨10多倍,这些刚挖出来的鲜笋将第一时间打包发往江浙地区。
近年来,桂花泉镇以打造华中第一雷竹小镇为目标,引进长富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雷竹经营主体,通过打造雷竹小镇这一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桂花泉镇现有成熟雷竹基地15000余亩,带动了周边500名农民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左右,雷竹产业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企业发展的信心,源自当地税务部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推出的政策直通惠企措施。崇阳县税务局坚持行业化施策、个性化服务,专门组建农产品政策服务团队,通过上门服务、“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向笋农及竹笋收购、加工企业宣传自产农产品及“公司+农户”经营相关涉农税费政策,第一时间推动延缓缴纳税费、留抵退税和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新的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落地,用税费“雨露”滋润竹笋产业茁壮成长。
“有税务部门一直以来的政策帮扶,我们更增强了雷竹笋产业发展壮大的信心。”蒋国庆表示,“今年公司享受免税 7.7万元,我们准备用这笔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深度开发竹笋食品加工产业链,提高竹笋产品的附加值,预计今年年产新鲜竹笋1.2万余吨,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
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富了笋农,更使得竹笋特色产业发展兴旺。崇阳县税务局下步将持续打好服务“组合拳”,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红利为绿色生态企业铺就“绿色通道”,对内带动更多农户形成规模发展,对外推动全县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以税收助力“小竹笋”成就“大产业”。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