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城关镇金沙社区是全县版图面积较大,常住人口较多的社区之一,东到倒水河西岸、西至金域南湾、南连铜锣湾、北接水岸新城,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区3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8个物业小区,11个村民小组,6个共建小区,总人口4.5万余人。
金沙社区是由原民胜大队、金沙村发展而来,2011年更名为金沙社区。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是革命先驱董必武、历史学家冯天瑜的故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风云激荡、斗争不懈的“红旗村”;和平建设时期,这里是创新创业、兴家致富的“明星村”;在文明法治的新时代,这里是党建领航、和谐平安的示范社区。
2019年,金沙社区作为全县首个试点社区,启动了“党建引领幸福社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人文金沙、幸福金沙、工匠金沙、发展金沙、绿色金沙”的发展目标,以“5566”模式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积极探索着党建引领幸福和谐社区创建的有效途径,以务实、创新、和谐为服务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以董老诗文命名的惜时广场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社区经常根据节日和居民需求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国庆节,社区组织居民“千人大合唱”,纪念建国70周年,齐唱红歌表初心,祝福祖国万年春。惜时广场也是集中展示社区居民董、朱、冯、祁、李、黄、罗、裴、汪等主要姓氏家训家风的平台,这里的每条家训都融汇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大海里,让参观者去读懂领悟博大包容、和睦相处与和平共存的深厚含义。
社区的金沙会馆里也为社区居民红白喜事提供服务,在布置得金碧辉煌的厅堂里,正有一对佳人即将举行婚礼。
“5566模式”是金沙社区运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指导思想,第一个“5”,是指“传理论、传政策、传价值、传文化、传新风”五项基层工作任务,社区党组织是党最小的红色细胞,涵养着人民共和国赤旗底色;第二个“5”,是指社区的铜锣巡防服务队、森林防火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博爱家园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五支队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自我治理,这是法制法治到人民法治的良善正途。通过志愿者服务墙,能够看到党员群众志愿者为社区安定稳定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贡献;“5566模式”中的第一个“6”,是指理论宣讲平台、暖心帮扶平台、文化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卫健服务平台、科普服务平台,这是六大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不断倡导引领着社区居民迈向更加文明健康富裕的新生活;另外一个“6”,是指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振兴优秀乡土文化、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六大实践内容,这也是理论、政策、法规放诸于实践、落实于基层,而又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丰富的过程。
近年来,金沙社区高度重视社区党组织体系建设,依托于社区大党委的支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将辖区内8个物业小区、21个单位小区、10个村民小组、6个老旧小区科学划分为35个党支部,其中:直属党支部5个,功能型党支部30个,设置党小组175个,共摸排党员1471名。金沙社区党委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党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划好党建“一张图”,健全党组织体系坚强堡垒,推动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社区党委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金沙社区将服务工作与城市落户、低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方便社区居民群众,制作了社区业务办事指南、建立各种事务公开栏等。
邻里红管家也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一个亮点,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离退休党员群体中成立了“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现在小区里带着红袖章巡逻的志愿者多了,偷盗行为少了,邻里间和谐因子多了,矛盾冲突少了,社区越来越和谐了。
社区警务室里有专门派驻的民警协辅警每天在社区开展工作,一个个小网格,连接着社区大平安。
据了解,金沙社区按照红安县的统一部署,通过四步工作法选优配强“两长四员”――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卫生员、宣传员、文体员、调解员,为小区治理注入红色“细胞”,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金沙社区的村情村史馆分为朴、诚、勇、毅四个版块,这里既有普通老百姓的感人事迹,也有董必武等革命先驱的英雄壮举,还有一代代金沙莘莘学子执着坚毅的拼搏足迹……
社区二楼的红色展馆分为党事区、党史区、党示区、党视区、党誓区五个区,从一个世纪前的五四运动一线曙色开始,沿着一大红船精神的光辉起点,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百年来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建党伟业的光辉历程。13位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唯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13人六种不同的归宿,既体现了革命征途的艰难困苦和各种斗争的残酷激烈,也喻示着只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才能实现开天辟地、打出新世界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的真理。
社区三楼是冯氏书屋,珍藏着很多珍贵的“史学瑰宝”。冯天瑜先生1994年至2000年任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00年至今,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漫步在冯氏书屋,好像是走进了明清以来文史风云的波涛峰峦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天行健,君子惟有自强不息,方不负盛世华年!
(刘丹生 王卫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