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重如泰山,只有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开展以来,湖北省荆州区坚持将整治工作作为解决区内安全生产领域固疾顽症的重要抓手,坚持三个导向,出实招,强监管,铁心硬手抓整治,有力有效促进了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取得较好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区除道路交通之外,其他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高位推动 专项整治稳步推进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明确任务是首要,荆州区坚持用任务牵引抓落实。
把责任压实,以实求真。应急管理部、省、市三级下发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后,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党委政府把专项整治的责任作为首要抓落实,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坚持把落实的主要责任扛在肩上,履职职责,区、镇(街道)两级同步组建小组专班,设立办公室,健全督办组,专班人员变动后,第一时间调整人员组成,确保了责任有人扛,任务有人挑,整治工作有人抓。
把方案定准,以准求深。该区组织5个调研小组,深入9个乡镇、3个街道、15个社区、23家企业,征求应急干部、乡镇领导、基层同志、企业负责人的意见。确保总方案和28个子方案针对性强、覆盖面广,能精准解决问题、能解决深层次问题、能解决长期积留的难题。既能把三年的任务细化到方案中,又能把任务消化在日常整治行动中。
把清单拉细,以细求严。落实责任最重要的体现是责任细化。针对不同的乡镇、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问题,该区分别给乡镇、企业、部门做了不同的清单,并在清单中细化措施、细化流程、细化标准,全区各级共制定各类问题清单90余份,下达各项任务200余项。通过下绣花功夫,搞量化类比,推动整治工作严而又严、细之又细。
齐抓共管 营造浓厚整治氛围
解决问题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荆州区在总结以往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时发现,市区两级抓得紧,乡镇不重视,主管部门抓得紧,部门不响应,动员总结很热闹,中间环节搞省略是通病。为此,荆州区采取三项措施,“防上级热下级冷”“防主管热部门冷”“防两头热中间冷”。
动员部署阶段,该区将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组织在一起,防止标准走形,落实变样。每一个重要阶段和整治任务的转换,全区统一组织同步推进,对于检查排查,全区统一组织交叉进行。两年来,该局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宣传,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同步实施。特别是十堰“6.13”事故后开展大排查,区、镇、村三级联动,30个检查组集中利用两天时间,共检查单位870家,排查隐患2845处,上下各级形成了浓厚的专项整治工作氛围。
同时,该区发挥专委会作用,督促专委会主任全体“上阵”,安排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出征”。两年来,荆州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教育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专委会单位,先后组织各类执法行动6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取得较好成效。
三年时间抓同一项工作落实,需要持续“保温”,才能连续“导电”。荆州区将三年行动工作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列入各项考核检查的必检项目,坚持每月通报、每次安委会讲评、每年考核打分。既通过宣传工作持续给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热,又通过不定期的检查组整治工作升温,通过领导的检查增压。两年来,荆州区共下发专项整治通报22期,督导问题613个,公示隐患40处,约谈8家企业或单位,确保了整治工作开头有力度,中间有强度,末尾有热度。
创新机制 整治效果持续延伸
形成工作机制,是专项整治工作的落脚点。对此,荆州区坚持在溯源中探索机制,在整改中建立机制,在总结中推广机制。
切实通过三年行动解决荆州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的根源性问题,是全区的共识。通过召开整治工作座谈会,深入分析近五年来全区的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连续发生的事故和周期出现的风险进行溯源,找准问题的根源。针对历史上建筑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的问题,荆州区从严防高坠事故入手,探索企业员工闭环管理工作机制;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探索联防联控机制;切实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探寻新机制。
今年初,针对2020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出现的事故,荆州区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深入开展回头看,在整改中建立了倒查机制。全年开展的3次大排查,将所有隐患过一遍,把重大隐患公示社会,形成了隐患整改责任制和验收把关跟踪负责制。今年,区安委办对10项重点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形成了“一隐患一专班、一隐患一方案”和“五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期限落实和应急预案落实)工作机制,整治工作在机制保障下,取得良好成效。
与此同时,区应急管理局坚持总结、出台、推广实用的整治工作机制,确保机制能持续管用生效。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项整治工作汇报交流会,邀请先进单位交流经验,企业员工班前会常态化落实机制在全市推广,切实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营造浓厚整治氛围。
(华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