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四的早晨,浠水法院执行事务中心的接待室门口,几位当事人安静地等待着。
门内,浠水法院执行局长闵敢正耐心倾听一位中年男子的诉说,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您放心,您案子扣押的车辆,我们已经在评估了,评估报告出来会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推送给您,智慧执行app上也可以询问我们执行法官,拍卖进展也会随时更新。”闵敢的话,让这位因生意纠纷焦急万分的王先生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些。
这样的场景,每周四都在这里上演,这间小小的接访室,正是浠水法院打造“四维阳光执行”的一个生动缩影。
理念破冰敢公开
理念的转变是根本。过去,“执行神秘化”或多或少存在。浠水法院下决心破冰“敢公开”,明确树立“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铁规矩。干警们从“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
执行干警龙志翔在处理一起涉及多名借款人的借款纠纷执行案时,不仅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办公电话,还多次通过电话和短信向申请执行人们详细解释执行进展和遇到的困难。“这个系列案里面,有几位申请执行人年纪大了,理解信息慢一点,更需要我们主动、耐心地把情况说透。公开了,沟通顺了,信任也就建立了。”龙志翔说。联系方式、执行过程、典型案例……能公开的最大限度敞亮,已成为干警们的行动自觉。
动态精准真公开
“以前想知道案子到哪一步了,真难!现在,手机短信‘叮咚’一响,心里就有底了。”刚刚拿到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张师傅感触颇深。他的案子进入执行后,从查控到被执行人账户到钱款划拨成功,每一步关键节点,他都准时收到了法院推送的《财产查控处置进展清单》。
这得益于浠水法院大力推行的“动态精准公开”。依托智慧执行APP、短信等平台,法院变“被动查询”为“主动告知”,财产查控结果、启动拍卖时间、案款到账时间,这些当事人最揪心的信息,都力求第一时间精准推送。据统计,今年以来,这样的“安心短信”已有上百个当事人收到了,实现了让当事人与案件进展“零时差”。
贯穿始终全公开
公开,不仅要及时,更要全面、实在。
经营小超市的李女士(化名)最近经历了一场债务纠纷执行。让她没想到的是,从立案开始,到法院查控对方财产、制定分配方案,再到最后案款发放,整个过程的关键信息,在法院的公开栏和执行信息公开网上都能清晰查到。“虽然对方欠钱不还让人生气,但法院每一步都摆在明面上,清清楚楚,我们认可。”李女士说。
这正是“贯穿始终全公开”带来的效果——将公开贯穿立案、查控、处置、分配、采取强制措施、处理异议复议等执行全流程,保障当事人对案件全貌的知情权,让“暗箱操作”无处藏身。
渠道畅通“实公开”
公开的渠道畅通,回应才够“实”。
除了线上的智慧APP和信息公开网,线下的“周四局长接访日”已成为浠水法院执行公开的一块“金字招牌”。像开篇提到的王先生,就是慕名而来。这个雷打不动的“周四之约”,加上专门设立的“执行局长信箱”,搭建起与当事人面对面、心贴心沟通的桥梁。今年以来,接访室已累计接待了472人次来访,许多疑问和心结在这里得到即时回应和化解。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涉企执行等热点,法院还创新通过《法润万家 平安在线》电视直播节目,由资深法官详解执行政策、以案说法,让司法公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实实在在的沟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止日前,开展阳光执行“敲门行动”专项执行行动60场次,执行完毕率48.76%,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长81.26天,执行到位率52.33%,有效推进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更是增进理解、赢得信任的“润滑剂”。从“敢公开”破冰,到“真公开”、“全公开”、“实公开”落地生根,浠水法院的“四维阳光执行”机制,正如同缕缕阳光,穿透执行的迷雾,照亮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它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温度,让复杂的执行过程变得可感可知。未来,浠水法院将继续擦亮“阳光执行”品牌,让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晒”,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不仅感受到结果的公正,更能清晰“看见”过程的透明与温暖。
(杨子萱 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