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洈水岸,财源活水润山乡。今年以来,松滋市刘家场镇财政所在全市财政系统工作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构建“1+3+3”管理体系,以库区、矿区、镇区“三区联动”为引擎,在鄂西南群山间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生的财政答卷。
机制创新:立体责任链破解人少事多
该所首创“1+3+3”责任链条,构建所长总负责、副所长分线负责、青年骨干包片主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将全镇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战区,由3名业务骨干担任“战区指挥长”,既管业务又抓片区财政管理。以“青年干部成长工程”为载体,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实战”相结合,使4名青年干部在产业对接、项目核算等实战中迅速成长。这种“条块结合、权责对等”的管理模式,破解了乡镇财政所人少事多的困局。
三区协同:生态经济转化三重实践
【库区新生】针对洈水库区油榨口、沙溪坪等3村3000亩滩涂地效益不稳难题。财政所所长李金军与镇村干部一起谋划发展“芦苇经济”策略,主动对接石首等地龙头企业,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昔日“赔钱地”变身年入百万的“生态银行”。
【矿区蝶变】柳林冲村组建戏分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办松滋市柳上雾牙茶厂,将矿山废料堆场改良后种植茶树,建成茶叶加工全产业链,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昔日的省级插花贫困村一跃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明星村”。河田坪、桃丰等6个矿区村,创新组建6家村办劳务公司,建立“企村共建”利益联结机制,矿区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镇区聚集】在刘家场集镇周边区域,各村依托国家级合作社打造畜禽养殖产业集群,红光禽业与喜洋洋公司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4000亩流转土地上实现种养循环,形成年产值超千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收支双改: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收入端实施“三全”培育。财政所干部积极参加镇委、镇政府组建的“驻企管家”队伍,全周期跟踪服务重点税源企业;全要素保障新建项目,推动去年招引的3家新材料企业提前投产效益;通过建立动态税源库,全方位挖掘潜在税源。
支出端创新“双控监管”。村级项目全部实行“入库审核+专管员联签”制度,建立财政专管员全程留痕,14名财政专管员列席村级议事会78次,核减非必要开支23万元。
“我们正通过‘资源资产化、服务收益化’的创新路径,全镇26个村集体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6个村迈入百万行列。”该所所长李金军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鄂西南小镇正以生态财政改革为支点,撬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张友平 周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