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近年来,打着“养老”旗号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犯罪分子以帮助办理养老保险为由,骗取老年人“养老钱”,近日,马某夫妇现身说法,警醒大家莫上当受骗。
2020年6月4日,受害人马某因快到退休年龄,但是没有缴纳社保,想通过补缴社保领取养老金。但由于马某不知补缴社保的办理流程和步骤,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自称社保办理人员的余某某。余某某提出自己可以帮助马某补办社保,但是需要“好处费”,为了取得信任,余某某还签署对应金额的借条给马某。
同年6月22日,余某某准备好一张空白劳动合同,让马某在劳动合同上签名,并让马某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说是为了办理社保需要。面对看似“正规”的流程,马某对余某某深信不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分别以建立社保账户、缴纳社保金额、操作转让工龄、收取好处费等等原因给余某某打款11万余元。
马某的妻子王某因社保缴纳时间不足不能按时退休,余某某称可以将她的社保往前补十年,王某看到余某某为丈夫办理的“职工社保单”,基于对他的信任,便以补缴职工社保为由给余某某打款7万余元。直到2021年9月,马某夫妇去社保局查询社保补缴情况,经社保局工作人员提醒才意识到上当受骗,随即报警。
2023年6月5日,该案移送至西塞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余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19万余元,其行为构成诈骗罪,该院以涉嫌诈骗罪对余某某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余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检察官提醒:老年人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时,应通过相关部门、网站、社区、村委会等了解国家和当地政策规定,通过相关部门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能代办“养老保险”而把钱款交给他人,要守好养老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