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 (彭小陛通讯员 张国庆 蔡丽琴 )“感谢法院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真的太感谢了!”大冶法院成功打出“讨薪”“护企”组合拳,妥善执结70件劳动争议纠纷案,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又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良性发展,实现“双赢”。4月3日,70名农民工拿到106万元工钱后,来电向执行干警道谢。
陈某、张某、段某等70名农民工系某电机公司职工,因公司经营不善,员工工资长期不能正常发放。2022年1月,该公司向陈某等出具欠条,因公司仍未支付工资款,陈某等人无奈向大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申请。经调解,某电机公司同意在当年6月前付清。由于该公司未履行上述义务,陈某等70名农民工向大冶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面对70名农民工的“血汗钱”,承办人许红卫深感责任重大。为让农民工的胜诉权益及时得到兑现,许红卫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同时第一时间查控公司账户,但其账户不足以清偿目前债务,且该公司涉案众多。得知该公司有闲置机械设备后,为防止资产转移、变卖,许红卫随即对此线索进行核实,并及时向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张苏宁汇报。
“强硬处置机械设备,矛盾容易激化,执行周期也势必拉长;不采取强制措施,农民工工资又难以保障……”大冶法院执行局启动第二轮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经认真研究,决定在最大限度减轻执行对企业的影响和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之间选择最佳平衡点,一方面对被执行人名下机械设备采取查封措施,另一方面安排执行人员多次前往某电机公司,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良性发展,帮助企业应对发展困局,耐心劝说公司负责人尊重法律文书,“换位思考”理解农民工的急切心情,想方设法化解矛盾。
“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主动联系买家,卖个好价。同时,恳请对方适当让步,并留下关键设备,让公司今后发展轻装上阵。”“公司发展不易,提出的让步要求,看大家能否考虑?”“能快点到位,少一点也可以。”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和解意见,公司限期尽快将部分机械设备变卖后支付农民工工钱,申请人自愿放弃部分工资“放水养鱼”。
很快,某电机公司与案外人达成买卖协议,该公司将部分机械设备卖给何某,由法院将货款按比例分配给70名农民工。70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该案是大冶法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生动案例。为农民工“讨薪”,一头连着民生大计,一头连着营商环境,困难企业能否渡过难关关系着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该案的成功化解,不仅从根本上化解了农民工的“心结”,还给企业争取了缓冲的时间,让企业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能够得到喘息,努力度过难关,实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保障企业生存发展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