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检察?听起来好'高大上',具体是什么呢?"
"我们在一线办案中,怎么运用数字检察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走进鄂城区检察院2023年第三期"砺剑"大讲堂,看看大家如何在大数据的空间里,找到法律监督新天地的"金钥匙"。
"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数字检察如何赋能检察监督。"刚刚外出学习归来的青年干警董仲舒第一时间分享了赴浙江绍兴等地检察机关学习数字检察工作先进经验的心得。他通过生动的监督模型案例,详细讲解了模型设计背景、构建过程、研判规则等,让大家对最高检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的新要求、存在的优势和努力的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与领悟。
在日常案卷归档工作过程中,存在格式转换难且繁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负责人姚旭跟大家交流了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编程,轻松处理PDF与JPG格式转换,提高检察工作数据转化效率的全过程。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闪现过后弹出的"小菜一碟"提示框,感受到格式转换的"闪电"速度,大家纷纷鼓掌点赞。
分享交流结束后,4名青年干警兴致盎然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高灵:我们每天都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交道,但是真正将数字技术实际运用到检察工作中还未形成常态。听完今天大家的交流分享后,我觉得我们要转变观念,不再局限于就案办案,要深入贯彻推进检察监督理念、机制、工具、手段和方法,全方位、全过程重塑性变革观念,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和系统治理为基本路径,加快适应检察数字化改革的趋势,深度运用已有的模型,持续创新模型,不断赋能检察工作。
邓媛:我之前学习过一篇关于运用大数据建模来进行法律监督的文章,今天听完两位同事的分享后,让我有了更深的体悟。数字检察是新时代检察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数字技术在日常办案中可以辅助我们找到隐藏线索,通过分析数据背后信息,挖掘案件中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推进溯源治理,以数据革命赋能法律监督,不断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柯尊康:作为刑检部门的检察官助理,通过今天的大讲堂,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我深受启发,通过数据模型可以有效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审查逮捕案件社会危险性的评估模型,用大数据推进溯源治理。
张金涛:一开始觉得数字检察很"高端",但是实际上数字检察工作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日常检察工作中,我们有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有各条线的智慧办案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模型及研判规则,碰撞大数据,拓展办案来源,从而推进我们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位分管院领导对本次"砺剑"大讲堂做点评,并对数字检察工作进行了安排。
下一步,鄂城区检察院将不断激荡脑力、碰撞思维,聚焦检察工作中的小切口,探索数字检察小工具、小程序研发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与公安、法院、司法局等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推动检察工作向"主动办案、类案办理"转变,向参与社会治理监督办案模式不断延伸,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