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近日,荆州法院举行了“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书润法心 共阅荆彩 荆州中院举办读书分享会活动
为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院队伍凝聚力,推动省法院拉练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实落地,4月22日下午,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荆州中院青委会举办“书润法心 共阅荆彩”读书分享会。党组书记、院长贾亚胜,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夏远亮出席活动,与青年干警一起沉浸书香,同醉经典。
分享会上,8名青年干警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分享了读书心得。
贾亚胜院长表示,听了大家的分享,看到大家在繁忙的工作家庭压力下,还能静下心来读书,我非常感动。读书是提升自我、增长本领最便捷的途径,对我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大有裨益。大家要多读书、多思考,通过读书提升理论水平和思维层次,增强司法办案的能力素质,做学习型法官、学习型干警。院党组、青委会要为干警搭建好读书品书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学习型人才培养和书香法院建设。(张薇)
沙市区人民法院举办“书香沁法袍”2022年第二期读书分享活动
为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院阅读的良好氛围,4月21日晚,沙市区人民法院开展“书香沁法袍”2022年第二期读书分享活动,全体干警参会。
活动中,6名青年干警代表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图书,交流了阅读心得,带领全院干警一同感受读书的魅力与快乐。
据悉,去年以来,沙市区人民法院开展“书香沁法袍”读书交流活动7期,青年干警代表分享了许多经典书籍著作,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1年,该院被评为全省“书香法院”。(马静芸)
共迎世界读书日 学习交流促提升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22日下午,荆州区人民法院与长江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暨读书分享座谈会。荆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金梅,长江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周胜美出席会议。
长江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从法治信仰、宪法精神、德法兼修、人民至上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心得体会。荆州区法院法官代表从审判实践出发,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分享了法律价值、审判实践、办案心得等实践体会。周胜美就“怎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刘金梅围绕法学院师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感悟。她指出,人民法院作为政治机关、办案机关,要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加强民生保障,参与国家治理,引领社会走向法治文明。新时代人民法官应当要坚定法治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忠实践行者;要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保持司法良知,遵循天理国法人情;要坚持理性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形成内心确信;要敢于担当作为,不为纷繁所扰、不为噪音所惑、不为压力所阻;要发扬奉献精神,厚植为民情怀;要强化规矩意识,带头遵规守纪,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要重视终身学习,夯实理论功底,培养哲学思维,积淀人文素养。
据悉,通过学习交流,院校双方一致认为应继续推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深度融合,在课题申报、案件评议、法治宣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推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素能提升、理论实务的双赢多赢共赢。(林翠云)
醉美四月读书日 书香缕缕绕天平
为进一步提升干警文化素养,丰富干警精神生活,营造浓厚的书香法院氛围,4月22日,监利市人民法院以“醉美四月,诗词有约”为主题,组织干警开展读书日暨诗词比拼活动。
活动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词朗诵中拉开序幕,4名青年干警在激情澎湃的诵读中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抒发铮铮誓言,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献礼。
读书心得分享和好书推荐环节,监利法院退休法官、88岁高龄的陈少玉老同志作为特邀嘉宾,上台讲述了他与读书的故事。说到自己青年时求学、工作、读书的经历,陈老如数家珍,还拿出自己亲笔编写的书册与干警们分享。翻着泛黄褶皱的书页,吟起赞颂党恩的原创诗歌,他的话语中饱含对家国的热爱和对青年法官的殷切嘱咐。
随后,该院副院长王世荣,政治部副主任李川钊,朱河法庭庭长周黎以及青年干警杨瑛、王春依次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老、中、青三代法院人在潜移默化中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传承,共同为建设书香法院添砖加瓦。
听罢朗诵和读书分享,干警们意犹未尽,组成两支队伍展开了一场传统诗词文化的角逐。你来我往的“飞花令”接龙、眼花缭乱的诗词九宫格、紧张刺激的诗词知识抢答,案牍劳形之余,干警们也不忘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濡染,在诗词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活动尾声,所有参与干警都获赠了精美书签,并合影留念,在和煦的春日将读书的美好时光定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直以来,监利法院坚持开展各类读书类文化活动,用书香浸润干警心灵,充分发挥优秀文化在提升全院干警道德修养、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滋养作用,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机关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王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