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哭竹树孝亲尊老楷模,费祎扶蜀展文武全才,高燮曾上书光绪谋革故鼎新……如今的孝昌正承接千年文化传统,弘扬时代主旋律,强力实施“六个孝昌”战略,深入推动绿色崛起、全力建设山区经济强县,谱写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篇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孝昌的和谐与稳定。而实现社会公正,护卫一方安宁,这也正是孝昌县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
“崇法守廉、博学敬业、孝德笃行”——这是孝昌县人民法院院训、法院文化建设的主题,也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和铮铮誓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孝昌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优化法院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孝昌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执掌天平,竭其所能!
一、重塑诉讼服务架构司法为民有温度
2020年5月7日上午,进入“孝昌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提交立案申请和电子诉讼材料……律师黄勇华只花了几分钟时间,便在网上完成了一起民事诉讼立案申请。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举措。自 2015年5月日起,立案登记制全面实施。从此,法院的大门向当事人完全敞开,当事人可以依法无障碍地行使诉权。
伴随着立案数量的逐年上升, 孝昌法院积极拓展思路,探索提升立案效率、多元化解纠纷,着力推动诉讼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不断优化诉讼服务环境。“咨询有人应、电话有人接、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检举有人受、来访有接待”,孝昌法院不断完善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体系,优化诉讼服务中心职能,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立案受理、案件查询、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审判保障设施和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投入,升级改造和新建12个功能齐全的科技法庭和数字化审委会、庭审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安装了大型室外液晶电子显示系统及指挥中心信息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大力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一次办好”司法服务。今年来,实现网上立案544 件、跨域立案13件,电子送达2978次,网上音视频调解174次,初步形成多样化的司法服务格局,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快立案”。
建立多渠道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提升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成立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委员会,通过依托孝昌县矛盾调处中心和孝昌县城区冯山社区人民调解中心组织开展案件诉前委派和诉中委派调解,初步形成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为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积极推行小额速裁案件的审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快对诉讼以外调解协议的确认,主动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增强人民调解的力度。今年来,办理小额速裁案件135件,司法确认案件280件,诉前调解案件325件。积极回应群众需要,打造完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为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孝昌法院不断深化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选取立案、分案、排期、开庭、送达等16个节点,实时向当事人推送通知和提醒短信。实现法院外网和微信客户端互联互通,在互联网公开各类公告、案件信息、执行信息、裁判文书以及庭审视频,当事人可以直接上网或通过手机微信,随时查询相关信息,掌握诉讼事务办理进度。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在校学生、机关工作人员等进院参观、旁听庭审。今年来,公开审判流程信息1722条,开展庭审直播462次、庭审观摩18次,上网裁判文书733份,发布被执行人信息138人次,先后邀请30余名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座谈会,零距离接触司法、感知正义,不断拉近司法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微信公众号与门户网站、微博实行同步在线互动,发布微信微博信息203条,不断传播法院正能量。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有力度
2019年11月20日,孝昌县成某某涉黑组织案件在孝昌县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理,2019年12月20日,孝昌县法院判处成某某、杨某华等8名被告有期徒刑二十年至五年不等的刑期,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罚金。
孝昌县人民法院始终把狠抓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法院干警始终怀着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怀着对司法事业的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力争不让公正“跑偏”,不让正义“迟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价值取向。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孝昌法院共受理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9件60人,现已全部审结,被告人成某高等8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至5年不等的刑期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仅严惩了涉黑恶违法犯罪,也对潜在的黑恶势力形成了威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持续打击电信诈骗。孝昌法院立足于审判职能,坚持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在工作中强化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控制缓刑适用率,增加震慑力。经过近几年来的打击治理过后,案件数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30件下降为2020年的12件。2019年,公开宣判被告人关某波等17人重大电信诈骗案,判处被告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刑期,并判处罚金。通过对电信诈骗案件的集中宣判、宣传,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电信诈骗犯罪蔓延势头,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不断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少年审判认真贯彻“教育、挽救、感化、矫正”方针,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行“圆桌审判”模式。成立了少年审判庭和心理质询室,积极推进司法保护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试点,织细织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网,落实落细特殊、优先保护的政策。
妥善化解家庭纠纷。孝昌法院法院会会县妇联、县民政等单位建立家事审判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以“和”为贵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对173起离婚案件适用“冷静期”,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尽可能让感情尚未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让感情确已破裂的夫妻解除婚姻,避免酿成家庭悲剧;加大反家暴力度,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妥善化解赡养、抚养纠纷,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依法保障劳有所得。孝昌法院积极参加"护薪"行动,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工作,加大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力度,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公开开庭审理了多起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案,当庭判决被告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判处罚金。依法打击了拖欠工资行为,保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三、破除"最后一道藩篱"高效执行有速度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向执行难全面宣战。这是一张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单,更是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过去三年,孝昌法院执结案件3350件,同比增长 232.8%;平均结案率达到98%以上;7.03亿元执行款实际到位,同比增长578.3%;590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从"一纸承诺"到"满意答卷",孝昌法院坚持刀刃向内,不断完善机制、谋求突破,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水平,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公平正义。
不断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孝昌法院不断强化对全院执行的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职能,对上级法院加强信息上相互沟通、行动上相互配合,对辖区法庭推行交叉执行,充分形成执行工作一盘棋的格局,规范执行行为,强化执行管理。严格清理执行案款,全面落实上级法院“三个一”规定;建立反消极执行长效机制,规范终结执行程序。
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坚持依法严格公正执行,坚决打击逃避、抗拒执行行为,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完善打击拒执犯罪工作联系制度,加大拒执罪自诉案件办理力度。充分运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办理执行案件,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对拒不履行执行义务和严重妨害执行公务的,综合运用查封扣押、发布失信黑名单、媒体曝光、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信用惩戒、司法拘留等手段,予以强制执行。
不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制定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意见,优化查封、变价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存在救治可能的企业,引导通过和解分期履行、兼并重组等方式执行。建立信用惩戒分级管理和失信修复等机制,严格失信惩戒程序条件,精准实施信用惩戒。依法及时删除失信名单20人次,解除限制高消费50人次。转变执行工作理念,由过去的惩戒为主变为惩戒与激励并重,推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自动履行率明显提升,营造了褒扬守信的社会氛围。
执行不停步,改革无穷期。在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后,人民法院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稳步迈进。
曾经的"立案难"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曾经打官司"跑断腿"变成"一网通办""异地执行"…秉承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孝昌法院不断探索前行,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让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让人民群众对法治信心满满。
(
汪新元 王冠 刘凯能 周佳 杨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