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测评数据显示,黄冈市人民群众安全感上升至98.62%,对公安执法满意度达95.94%,居全市政法各家之首,市公安局在市人大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上获评满意率第一名,“千人进千企”行动考核位居市直单位第二名,荣获全市2021年度服务企业先进单位,连续17年获评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考核优胜单位。
据悉,黄冈市公安局党委将规范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列入2022年“七项重点工作”,以6个坚持和13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期间,将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联派出所机制,以“四不两直”“三必到、四必查”方式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导执法情况,形成工作闭环。同时,狠抓考核督导,把规范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公安机关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突出如实受立案、如实统计等重要环节,以及市场主体、人民群众评价感受,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定期发布“红黑榜”。
坚持双线支撑,打造执法办案闭环。发挥警综平台“主航道”和执法办案中心“主阵地”作用,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互支撑的一体化执法办案闭环,最大限度杜绝体外循环,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管理。
坚持权责统一,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围绕接处警受立案“有警必接、现场必出、有案必立、受立案必查、信息必录、失责必究”的“六必”要求和“首接负责”“三个当场”规定,准确界定各执法环节职责;完善案件评查等执法问题发现机制,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启动机制,建立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办案编号终身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做实市县两级维权委员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民警依法履职保护、依法履职免于问责机制,容错纠错,严格区分执法办案质量瑕疵责任和违法办案责任。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执法监督质效。搭建全市“一网运行”的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延伸到全市至少1/3的派出所,实现对办案区全程可视、对办案环节全程可控;细化完善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工作规定,研发问题监测模型,开展智能比对分析,做到每案必巡查、每案必监督、每案必考评,即时向执法单位“亮黄牌”;将法制员收归法制部门管理并统一派驻,做实执法单位法制员、负责人、法制大队、局领导四级捆绑审核机制,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督察部门加强现场执法督察,探索推行蹲点式、派驻式执法督察,着力形成大监督格局;建立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市县两级侦查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实体运行。
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执法顽瘴痼疾。深入推进执法领域“找堵防”行动,紧盯有警不处、有案不立、立案不查、久挂不决等顽瘴痼疾,落实“警情日清零、案件月清结、积案季清查”等工作机制。
坚持便民利企,优化公安政务服务。继续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出13项便民利企措施,如:警企联动联防,机动车检测网上预约、养犬证“一网通”办,现场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轻微警告、首违不处”柔性执法、保安员证权限下放、货车电子通行证审核时间由7日缩短到3日等。做到审批事项“能并尽并”、流程优化“能简尽简”、政务上线“能上尽上”,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企业的相关人员出国(境)申请护照的,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与企业生产有关的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快办;持续推进“千警进千企”活动,完善“一企一警、一企一策、一园一室”工作机制;对涉企案件严格风险评估,实行立案上收一级、法制部门审核、案审委员会研究、主要领导审批,对立案后的人身、财产强制措施使用必须报市局备案审查。
坚持严打整治,营造稳企安商环境。深入推进“雷火2022”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对涉企警情快速出警,果断处理,重拳严打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占资产的行霸、市霸,以及实施高利放贷、暴力讨债、敲诈勒索、聚众滋扰等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郭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