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县审计局在某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聚焦住房维修资金使用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有效推动资金管理步入“健康轨道”。
全面“体检”,深挖资金管理隐患。运用大数据筛查与实地查验相结合方式,紧盯资金归集、存储、审批、使用、增值等核心环节开展“穿透式”审计。重点关注资金是否足额归集、专户管理;使用审批程序是否规范透明、符合规定用途;资金是否存在违规出借、挪用或闲置浪费;增值管理是否安全合规、收益最大化。精准揭示部分小区资金归集不到位、个别项目审批资料不完善、少量资金长期闲置未有效盘活等隐患,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精准“开方”,筑牢制度保障防线。针对揭示的风险与管理短板,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一是强化源头管控,从资金流入的源头抓起,确保每一笔维修资金都能应收尽收,为资金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使用流程,确保审批过程公开、公正、公平,让资金使用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激活存量资金,让闲置的资金“动起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压实监管责任,明确各主体在资金管理链条中的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监管格局。
高效“祛疾”,实现长效防控转变。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立行立改,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迅速与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对接,规范资金管理流程,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守护好维修资金的安全;举一反三,建立维修资金使用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资金使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实现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防控风险的转变,构建起长效防控机制。
(胡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