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砥砺奋进筑平安 笃行不怠护发展
2024-02-03 21:06:19 来源: 点击: 0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的关键之年。咸宁政法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省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的“三个环境”建设,为全市政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咸宁市2023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始终以高压态势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构建格局上保持高压态势。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平安建设体系,做实“平安办+专项组”工作模式,完善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压实平安建设属地责任、主体责任、主管责任。高位统筹平安建设。
       咸宁市委、市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10余次专题研究平安稳定工作。咸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平安稳定工作、信访工作等专题会议,对平安稳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进。
       咸宁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平时工作考核权重,动态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印发《关于建立全市群众安全感测评“指标长”工作机制的方案》,进一步压实了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
——在日常管控上保持高压态势。健全完善重大突出敏感案事件联动处置机制,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和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头,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掌控力,最大限度守住社会面防线。
——在专项整治上保持高压态势。抓源头。印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四级联排”工作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清仓见底、及时调处。
       反电诈。持续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治乱点。聚焦黄赌毒突出问题,持续进攻,高频整治,露头就打,形成强大声势,取得显著成效。
       管重点。用心用情做好重点人群管理。
——在扫黑除恶上保持高压态势。咸宁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情况汇报,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印发《咸宁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督导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实行工作任务、督办问题、整改落实“三个清单”管理。持续推动大案要案攻坚。

                                         始终以法治思维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依法决策必须讲究法治思维。高质量完成《咸宁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完善多元解纷提档升级“顶层设计”。同时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倡导下,市委政法委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开发设计“咸评政法”小程序,通过微信扫码,请群众对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进行评议,将政法工作成效的评判权交给老百姓。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该活动还获评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十大创新品牌,《法治日报》头版报道。
                                                      图为“咸评政法”小程序首页
       坚持将开展稳评工作作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推进器”,全市共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301件。
       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落地落实,实现“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新常态,崇阳县长出庭应诉,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严格执法必须讲究法治思维。
扣好执法“第一粒扣子”考核保持全省前列。
       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清查出六类重点案件,紧盯重点审查问题类型查漏补缺,综合运用责令纠正、依法纠错、立案查处、线索移交等方式查纠整改。
——公正司法必须讲究法治思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咸宁市委政法委坚持常态化统计“三个规定”落实情况,强化政法干警红线底线意识,通报查处违反“三个规定”6人。

                                        始终以发展观念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全力构筑让市场主体放心的市场竞争环境。全力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妥善化解涉企纠纷,执行到位金额23.6亿元。
       深化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创新打造“府院银企”联动平台,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降本增效突破年”专项活动,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
       答好履职安商稳商暖商“三道题”,对涉经营主体案件落实专门受理、专项管理、快速办理、纠纷化解、常态联系、社会调查和影响风险研判等工作机制,为发展保驾护航。
       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犯罪,为企业创新撑腰鼓劲。
       全力打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全力构筑让市场主体安心的执法司法环境。严打涉企违法犯罪,挽回经济损失1.71亿元。
        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长江禁渔2023”“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
        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办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185件。
——全力构筑让市场主体暖心的法治服务环境。完善市民之家政法窗口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政法窗口的队伍形象和服务质量。
       全面落实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户口“一站式”迁移,开通“楚才卡”服务专岗,为“楚才卡”持有人办理落户、永久居留、车管服务等方面提供专员专程导办、帮办,接待服务。
       推进法治体检、普法宣传、共享法律顾问、纠纷化解等“四进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
       开展“律师四百”活动258场次,法治体检49批次,为企业避免损失1500余万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咸宁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拿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拿出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冲劲,在营造社会环境主战场勇挑重担,在营造法治环境第一线勇于奉献,在营造服务环境最前沿勇攀高峰,从而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跃进!

      (咸宁市委政法委)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